秋韵

2014-11-07 09:17:26 来源:临汾新闻网

秋之美丽富饶,丝毫不逊于烂漫春日。

今人多不提倡悲秋,诗人李贺一句“文章何处哭秋风”,使后世多少悲秋之人只是内心戚戚然不敢尽言,便只好颂扬着“丹桂飘香”与“硕果累累”。可是,深秋若丝毫无伤,真就尽善尽美么?

遂想起《红楼梦》,世人多曰欣赏宝钗更甚于黛玉,可红楼里若减去黛玉,这故事便失去了灵魂。若把秋季比作大观园,钗黛二人同在才刚好秋韵成佳景绝唱:没有宝钗,有失丰满的活色生香;没有黛玉,则失了超然与空灵。红楼里的爱情之美,美在心碎。

夜深风竹敲秋韵,秋韵为何?喜不宜轻狂、悲不致太尽、伤不必嚎啕,是为恰好。秋之韵,泱泱如江河、铮铮如古筝,挥毫泼墨,任你解读书写。

秋为离别季。“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王实甫在《西厢记》里写尽了这离愁别恨时处深秋,盖因秋之后便等来肃杀的冬季吧。冬季凄冷,令人肢体瑟缩,心也随着瑟缩,于是我不自禁悲悯。马致远“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古道中踏秋远去,天高云淡,一派苍凉空嗟叹,徒增了浪迹天涯的愁绪。无论你多么希望秋喧嚣热闹,秋之离情别意依旧如水一般浸漫人的视野与思绪,“你说与不说,伤就在那里”。

秋为写意画。“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秋水清寒缭绕,伊人便也袅娜,寒烟生翠,鹭鸶茕茕孑立,天水一色犹如一幅淡墨写意画。“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隐约里仿佛晚归的浣女以水为镜,照见自己美丽的倩影,一抹飘渺朱砂色,点绛唇,搅动一池秋之歌。

秋为百花羞。一场秋雨过后,蕉叶不似盛夏的招展与葳蕤,披了晚霞的薄纱一般,把季节的夜晚打扮得更加灵动剔透。圃内月季,黄的、粉的、橘色的,不甘秋来早,摊开无忌的蕊瓣,晒一晒最后的娇颜。星星草也安静了,夹竹桃也快睡着了,一切都等着关闭心扉,酝酿明年更为斑斓瑰丽的梦。

秋为天地阔。秋后的田野,农人撂倒了玉米秸秆,耙犁套上骡子黄牛或拖拉机,梳理大地。地头蓬头稚子蹑手蹑脚追捉蛐蛐蚂蚱,翻好的麦垄一望无际,播下的种子沉睡在松软的土壤。于是天远地阔,仿佛人心也跟着宽敞了,一个将至的冬天,人们也等得淡定而坦然。

如果不是有了百果齐聚与冬雪漫飞的遥遥呼应,秋之缱绻多情,恰似人间温柔四月,风不热不凉、花不凋、虫鸣不厉,二八月里乱穿衣,正是心境蝶舞时,衣袂正好飘逸,诗意正逢萦怀。   吴建会

责任编辑:柏东丽

上一篇: 书信里的幸福时光

下一篇: 打工去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