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俊英(右二)正在和队员们唱红歌。
临汾新闻网讯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2月22日元宵节一大早,霍州市辛置镇宋庄村村民郭俊英家中传出了嘹亮的红歌声。原来这是郭俊英积极组织该村“大妈”舞蹈队开展的文艺表演,以唱红歌、扭秧歌、跳广场舞的形式欢度元宵佳节。
宽阔平坦的水泥路连线成网,农家超市和村卫生所一应俱全,宽阔的文化健身广场配备了各种健身器械等,村民们进进出出其乐无穷,文化广场上村民欢声笑语不时飞扬……虽然春节已过,但宋庄村村里村外干净整洁,一排排农民小院错落有致、灯笼高悬,欢声笑语,处处洋溢着喜庆的节日氛围,一派欣欣向荣的新农村美景。
记者来到郭俊英家里时,这里已是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干净明亮的院落里,村民们结伴聚集在这里,个个喜笑颜开,村民们有的唱起了红歌,红歌爱好者一展歌喉,《红星照我去战斗》《小白杨》《说句心里话》……一首首经典红歌被深情演绎,表达了对党、对军队的浓浓情意。
唱完红歌,“大妈”舞蹈队队员们跳起广场秧歌舞。“导演”郭俊英站在最前面,正有板有眼做着示范。整齐的列队婀娜多姿,变换的舞步活力四射,她们是一群喜欢文艺的农村妇女,更是一群充满乐趣的大妈大婶,走进她们中间,记者被那份喜悦与快乐深深感染。
郭俊英今年72岁,头发花白,精神矍铄,曾参加过专门的秧歌培训。在她的带领下,队员们个个喜笑颜开、神采飞扬,手中的红绸随着节奏飞舞,舞步矫健,精神焕发,展示了村民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焕发出的崭新风貌,表达了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趁着舞蹈队中场休息之际,记者和她们拉起了家常。郭俊英介绍说:“现在咱农民富裕起来了,农闲时节,大家组织起来开展文艺活动,这不仅丰富了大家的文化生活、满足我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而且促进了乡风文明建设。我们这支秧歌队报名的队员络绎不绝,目前已经有20名,年龄最大的72岁,年龄最小的33岁,而且人数也逐步增加,我们有个响亮的名字——‘大妈’舞蹈队!我们的广场舞不仅在本村跳,而且还参加了霍州市文化局和霍州市民间鼓乐艺术协会联合举办的八蜡庙民间鼓乐艺术协会汇演,并获得了优秀奖!”
村民武福贵春风满面,格外精神。她乐呵呵地对记者说:“以前,我们除了看电视、串门聊天、打打麻将外,就没有其他娱乐方式了。现在,村里人的日子越来越好了,我们也能像城里人一样有自己的健身、休闲、娱乐的地方了。”
村民杨会珍深有感触地说:“我们秧歌队邀请专业老师进行现场指导,大家伙儿一听有活动了,精神劲儿特别足,甭提有多高兴了。以前文化广场只是老人和孩子们的锻炼场地,自从我们学会了扭秧歌、广场舞,我几乎天天都到这里来健身、跳舞、唱歌,如今村里人文明健身的多了,打麻将的少了;谈论发家致富的多了,吵嘴打架的少了。”快人快语的村民朱兰荟接过话茬:“我从小就爱跳舞、扭秧歌,自从文化广场建起来后,我们有空就来这里跳跳舞、唱唱歌,心情好了,邻里关系和谐了,生活特别充实,有益于身心健康……”说起近年来村里的文化活动,村民们如数家珍。
采访接近尾声时,郭俊英满怀信心地说:“我们村的乡村文化红火着呢!咱农民现在的生活跟城里人没啥两样!下一步,我们还将组织开展合唱、锣鼓、太极拳、戏曲表演和拔河、扑克、象棋、篮球比赛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并不断创新我们节目编排,打造宋庄村特有的文化品牌。”
傍晚时分,广场上的路灯齐刷刷亮了起来,村民们有的踢毽子、有的打羽毛球、有的在健身器材上边聊天边锻炼,三五成群的小孩子们个个喜笑颜开,在人群里尽情地玩耍。随着音乐的响起,广场上便热闹了起来,村民们齐聚这里,扭起了秧歌,唱起了红歌,跳起了广场舞……尽情畅享休闲健身带来的乐趣。
记者 范韶华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