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做饭吃着香

2014-11-07 09:22:48 来源:临汾新闻网

女儿数次来电,请我和老伴儿去平阳城里小住。我拿小区物业告示劝导,人家说供暖前要试水验闸,务请各住户留人走不脱。同时,物业提醒冬闲了要谨慎门户,让各家在心宅第“回头望锁”。女儿见我现由充足,只好退二保一默许了。可老伴儿踌躇。她怕我做不了饭不放心,又恐俩人都不去无端地让孩子们挂念,一副举棋不定的样子。

我搬出自己的“辉煌历史”给老伴儿打气:“你忘了?过去学校里逢时过节改善生活,教工灶上忙不过来就分面、分馅儿,我独自一人还包饺子吃,家常便饭有啥难的?去吧,我自己一个人做饭吃才香。”老伴儿见我一脸豪壮,千叮咛万嘱咐一番,半信半疑动身去了女儿家。“仨钱的灶神难顶,一人的光景好过。”老话儿不是也说:“一人吃饱,全家不饥么?”一顿、两顿,一天、两天,冰箱里的存货被我扫荡了一番,饭时草草糊口,饭后读书看报,偶有文友来访,聊天侃地倒也悠哉乐哉。

两天过去,坐吃箱空,我便下楼买回几个火烧,又打发了一顿早饭,区区果腹之责,何来熬煎之忧?上午应三晋文化研究会之约写了千把文字,句号划上了,肚子叫开了,抬头瞅瞅:呵,时光如箭,十二点了。恰在此时,老伴儿电话查岗:“吃饭没有?又啃的干馍吧?”我暗笑,转念一想,几十年来第一次学着撒谎:“吃了,肉炒白菜干面条儿。”老伴知我喜好面食,一听乐了:“没煮糊吧?肉炒熟了吧?”几发“子弹”响过,电话挂了。我惊诧地看看手机,心想:“这玩意儿好,千里百里的,瞒天过海一诌,顺顺溜溜一说,轻松地蒙混过关,比做饭炒菜简单多了。”

说过了,瞒过了,可肚子问题总归要解决。我努力搜索、摹仿着老伴儿做饭的样子。我告诫自己,和面的比例可一定要掌握适当。我努力念叨着老伴儿关于和面的口头禅:水要勤倒、少倒,面要搅到、揉到,和面要三光:面光、手光、面盆光。结果,盛水的碗磕在面盆子上,水溅了一片,惊得我一头虚汗,赶紧蹲下擦水。沾面的左手高高地翘着,一副认输求饶状。我苦笑着,真是事非经过方知难,和面做饭不简单。我眼前一幅虚幻图景,似乎看到一张笑纹纵横的脸在嘲笑我:“先生呀,你能管好一个学校千百号人,咋就管不好一只舀水的碗?”结婚几十年,日复一日三餐,和面、蒸馍、炒菜,从风箱到天然气,劳作的方式变了,可劳作的价值与付出没有变。老伴儿和过多少吨面,老伴儿流过多少吨汗,我深深地想、细细地算。我感悟到一阵“忘记过去”的惊悚,感受到一种被鞭笞的负疚。

许多生活中的“小题”,我们往往不屑一顾,常常不屑亲为。当现实迫使你非亲历亲为而不可时,小题竟成了大题、成了难题。过去怅叹于陈景润脚穿两种不同颜色的袜子,额头碰在树上而连声说“对不起”,觉得陈氏愚且迂。可人家是在思考攻克“哥德巴赫猜想”,我一个草根教书的,不过芸芸众生而已,岂可与大家相提并论乎!

我收束自责的心绪,专心致志地擀面,像写一份教案,像谋划学校的发展大计一般,奢想着与老伴儿相同的动作获得相近的成果。然而,切下的“面条儿”,有的是面块儿,有的是面丝儿,长的盈尺、短的寸半,薄的如叶厚的铜钱,一案板、杂草丛生,一地儿让人啼笑皆非景观。

我端起一碗,闭着眼睛狼吞虎咽。那些烂熟的、夹生的争先恐后地跑进了早就洞开的肠胃,饱嗝响着,悠长悠长的,原来自己做的面条儿真香……  李关良

责任编辑:柏东丽

上一篇: 乡村印记

下一篇: 小院满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