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白驹过隙,转眼间,已过不惑之年。在我人生而立与不惑的过渡阶段,也可以说人的一生最宝贵华年里,由于屡屡受挫碰壁,我曾一度陷入了一种令人叹惋的停滞当中,生命的步履徘徊不前,心灰意冷直至怠惰到不愿去做人生的谋划与思考,连多年来坚持的深夜苦读的习惯也荒废了。
浑浑噩噩、平平淡淡、无所事事、碌碌无为。屈指算来,人生几何?在经历了多年的平静闲适之后,突然有一天,不禁为自己的虚度年华而心生懊悔。回想自己少壮之年,意气风发,以“知识改变命运”为励志格言,拼命苦学;以“学以致用”为信条,笃学力行。为读书求知,也曾三更灯火,五鼓鸡鸣;也曾一脸憔悴,伤身吐血。但那时总觉得没有辜负金贵的光阴,内心是何等的愉悦畅快!我来自农村,20岁以前我是个没有跳出“农门”的农民。参加工作后,我十分珍惜城里优越的学习条件。
记得上世纪90年代的一个深夜,那时我刚参加工作不久,住在单位的办公室里。夜阑人静,凝神静读,感觉对知识的消化吸收很在状态,时值午夜,就在我阅读正酣之际,单位忽然停电了,我急忙找来半截蜡烛,点亮之后,挑灯再读,直到蜡炬成灰方止。我深知“学海无涯”,虽然自己钟情文学,但由于起点低、底子薄,充其量“半个文人”都算不上,但彼时彼刻,还是附庸了一把风雅,作了一首打油诗记录当时的情景:夜读中间歇,开窗星满天。不眠意犹酣,烛泪不觉干。
读书启人思考,给人智慧。高尔基曾说过,“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直至今日,回顾从前“为书痴狂”的情形,依然觉得那时的日月过得充实。如今,闲适久了,阅读少了,思考也少了,脑子竟然有生锈的感觉。文字表达能力弱了,说话有时也语无伦次。“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诚哉斯言。于是,想起当年激情燃烧的岁月,忽然觉得,夜读这个习惯不妨重新拾起。说起来拾的是习惯,更不如说拾起来的是当年那种奋进的精神。
作者:凌飞
责任编辑:巩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