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我县发改局以工代赈办公室的邀请,由县老区建设促进会、老龄人才资源开发协会共同组织,2014年11月17日上午9时,我县各界老干部代表一行二十余人在两会会长马五锁的带领下,共同前往我县的重点工程项目之一所在地——以工代赈综合开发片区,“勍香片、师家崖片”进行参观。
是日,天朗气清,冬阳高悬,乡村公路平坦蜿蜒,两旁山上草木秋死,略显荒凉。凭窗眺望远方,冬山惨淡而如睡,田野辽静无人烟。路旁关子牙河更没有曲水流觞。虽无秋夏草木茂盛之景致,然车内群贤久日一聚也无不畅叙友情;一路上老干部们欢声笑语兴致高昂,浑不想年龄都居花甲之上。
不觉间已到参观第一站勍香片区,我们赶紧下车,讲解员随即开讲。
目睹重点工程的现场,大家顿觉眼前一亮。来过勍香镇的人都知道,那昔日干枯缺水石头滚滚的沟渠河滩今日观之,竟改变成平展展的良田。极目远眺这顺势而延的沟坝地,各位老干部无不啧啧称奇兴趣高涨。
据发改局以工代赈办公室发的资料表明:填沟淤坝改荒滩造良田的这个项目是从2010年开始实施的,共用了三年时间就建设完成了高标准的沟坝地11460亩。其中改善的沟坝地8390亩,新增沟坝地3070亩,建设淤地坝16座,生产坝214座,区间道路和沙砺路38.6亩,修复排洪渠15.04公里,营造核桃经济林3500亩,侧柏刺槐防护林4000亩。并且不得不提的是: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当地农民投工投劳,获得劳务报酬450万元,达到当年农民减产不减收的效果。
通过项目的实施,可新增控制水土流失面积35平方公里,林草覆概率可提高10%,年可拦蓄入汾河泥沙48万吨,拦蓄径流72万立方。这些工程的落实,无疑将从根本上改善了勍香河流域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民生活环境,真正为当地农业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勍香片区的参观结束了。发改委的领导安排大家在一起合了影,然后赶往下一站师家崖参观。汽车满载着人们的欢乐、喜悦和欣慰向前飞驰。望着车窗外连绵起伏的沟坝地,我的心情非常舒畅。山野静的仿佛隔了多远,路过的村庄听不见鸡鸣狗吠声,看不见村民出入的身影。也许方涉冬季,农事闲隙,劳作了一年的人们都在家打理着秋收回的各种粮食蔬菜,准备着过冬的打算;也许有更多的人们又乘着农闲已出外打工,再挣点零花钱贴补家用。
随着汽车的颠簸,车窗外匆匆而过着村树连接的村庄。远处的荒山上若隐若现的白羊,空中盘旋着不知名的飞鸟,晴空下风烟俱静,天山共色;沟坝地里空无一人,看不到庄稼,只有收割后残留的秸秆,和那一条条随着地势高低而筑起的界陇。
很快我们来到师家崖片区综合开发区。据介绍,这个项目比勍香片区推迟了两年,目前工程已进入扫尾阶段。现已完成项目建设生产坝51座,开挖修复排洪渠4.5Km;营造水土保持生态林侧柏1800亩;新修四级区间沙砾道路7.5Km;新增和改善基本农田3800亩,建设跨河桥涵洞12座,交通条件明显好转,促进了机械化耕种,有利于农业适度规模化经营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大家听着讲解,极目观望着各项工程的现状,人人喜不自禁,个个激情满怀。从勍香到师家崖一路上的参观,大家按捺不住的是感动、兴奋和感叹!填沟移石,荒滩造地、筑坝分界、引水架桥、造林防护、合理布局精心实施的富民工程啊!真正彰显了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的古训!是啊!国家不惜花费这么大的投资用于筑沟坝造田,还不是为让老百姓的幸福生活从根本上有了保障!因为土地是劳动人民的命根子、是老百姓赖以生存的基础。
参观任务终于结束。返程间,回望着渐行渐远的水库、山林,沟坝地和村庄,我的思绪飞向了远方。想象着秋天那满山的青翠黄绿,沟坝地里必将硕果累累。那成熟的玉米、谷子,黄豆和高粱;收割机三轮车的繁忙;农家院堆山的五谷杂粮和蔬菜;还有那圈养的猪牛、放养的山羊、成群的鸡鸭等等,一个又一个入画的意境,仿佛就在眼前。是啊,安定的社会,惠农的政策,丰厚的收成,富裕的生活。老百姓还愁什么呢?犹如古人所言:“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遥望空云山”。目睹家乡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心中无限感慨,思之再三,欣然成文,是为记!
作者:贾涛涛
责任编辑:巩鹏
上一篇: 为仇老“楹联串烧”点赞
下一篇: 春光明媚的早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