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仁爱和平的心发出来了,就能“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我们几千年的文明特别重视尊重老人,因为老人一生奉献给了家庭和社会。假如我们这些晚辈还不好好照顾老人,这叫忘本。一个人最大的造孽就是忘恩负义。我们不好好照顾父母、照顾老人,保证我们的晚年也没人照顾。那是铁定的,如是因,如是果!现在的人只顾眼前,不顾以后。其实老人是我们的大福,福田心耕”,孝敬老人就是恩田。报恩的人有厚福。我们奉养老人,不是老人有福,谁有福?我们当子孙的有福,家有一老,如有一宝”。现在都是小家庭,没有奉养老人,孩子从小怎么学孝道?父母没有把孝道表演给他们看,他就只能想自己。所以诸位学长,社会在变,有变好的,也有变不好的。不好的不能跟,不能随波逐流。小家庭好不好?好就不会变这样了,是不是?最少最少,折中一下,也应三代同堂。我们从小都是跟爷爷奶奶一起住,才有健康的人格,才没有变成小皇帝。
从小耳濡目染,看父母怎么对待爷爷奶奶。这一点,我们马来西亚的同胞做得特别好,很多都还保有大家族,三代同堂的很多。我有时候看到三代、四代人一起来听《弟子规》,那个场面非常感人、温馨。家道、好学就在这个过程当中传递了。让老人的晚年安心,甚至是无疾而终,子孙有大福。假如有人办养老机构,做的事业就是照顾好老人,让他们能善终,那这个人也功德无量。他们能够用孩子的心去侍奉这些老人,真的把这些老人当自己的父母,这样的善心感天动地,老祖宗都会保佑他们把这样的养老机构办好。这是“老有所终、壮有所用”。
人到中年能很勤奋地去工作,是他对家庭有责任心,念念不忘。下思造家之福,上思报国之恩”,对家庭有责任,他就会去付出,去赚钱来照顾父母,养活家庭。他对社会、国家也有使命,所以他在各行各业都会认真负责。而我们现在有时候都是心态出了问题。社会国家是互助之体,每一个行业都在服务大众,都应该赢得我们的感谢和尊重。可是现在好像忽略了每一个行业的本质是服务,都是用钱来衡量每一个人、每一个行业,人心就扭曲掉了。有了钱,不尊重人;有了钱,忘了自己这个行业的本质是什么。比方我们教书的,这个行业的本质是什么?作育英才,传道授业。结果现在当老师的人在比薪水,那就完了,该教的到补习班才教,他有私心,这个本质没了。医生是救人的命,这是他的天职,假如他是为了赚多一点钱,那这个天职就守不了。所以这个“壮有所用”,真正用得能够利益家庭社会,源于他的责任心,是他服务大众的心。这都要通过家庭的教育跟学校的教育,还有社会好的风气来带动。现在很多人在哪一个行业都不快乐,因为他每天只在用钱跟人家攀比,没真正地感觉到那种服务人的价值和快乐。助人为快乐之本!我们教书的人,一个孩子因为我们正确的引导,改变了他的思想和人生,请问大家,多少钱买得到?这是没有办法买的。把一个人从鬼门关救回来,是钱能够买的吗?我们不能被金钱给物化了,别让金钱把我们的灵性都给遮住了。这是“壮有所用、幼有所长”。孩子能够健康成长,建立很好的人格,这都跟“幼”很有关系。童蒙养正,少成若天性,所以要“幼有所长”,首先他的家庭要发挥作用,父母要教育好这个孩子。三字经》提醒我们,养不教,父之过”,这就点出父母的天职是要把孩子教好。教不严,师之惰”,老师也有责任。而且不只要照顾老人、壮年的人、幼年的人,对于可怜的人更要额外地体恤,这叫“矜(通‘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这个“矜”是指老年丧妻,在这里念“关”的音,是“鳏”的通假字。寡”是老年丧夫。孤”是幼小就丧了父母,孤儿。
“独”是老了没有孩子奉养。废”是指先天肢体或者内脏功能就已经不足、有障碍。疾”就是病比较重的人。这六种人都很可怜,主政的人特别照顾这些人,就把老百姓的爱心给带动起来了。 蔡礼旭 主讲
责任编辑:柏东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