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辰与夜幕为伴,玉盘同孤灯共明。早已是万籁俱寂,人家的灯火也不再通明。窗外,是冷漠,是空灵;房内,是书香,是温暖与舒畅。桌前,有一双眼睛,目光穿梭于文字,仿佛整个世界都归它享有。它已沉醉,全然忘却了时间的存在……
我总是无比享受这样的时刻――夜使我远离了一切,书却让我拥有了一切。
夜常不眠,只愿与书相伴;随手拈来,定是丰富的旅程―喜爱安妮宝贝,随她共念《素年锦时》;常读水浒英雄,在梁山水泊中体验历史的变换。各类杂志有何不可,学术名著又有何妨?明月妩媚的挑衅,如何敌得过面前小册的轻吟。文字不需华丽,走进内心就好。
人们在白日里奔忙工作,总是步履匆匆,无暇顾及他物,却也似一种麻木。此时的书,总是无法看到心灵里的,夜里就不同。人们一天的脚步终于停歇,心灵在喧嚣中得到一丝寂静,变得敏感,使它可以洞察文字拼凑出的神秘,即便再微小。夜,给予人一个隔绝尘俗的领地,书便在这个领地上丰满着一个灵魂。夜,给人蒲公英一般无所归依的飘零,书,便让身心成为土壤里扎下根系的植物。阅读是美的,而美丽需要的不是拥有,而是距离感,是成全。夜,正是赋予人距离感的、成全了阅读之美的物件。可以说夜是书的伴侣。
人们总说“熬夜”一词,却不知那“熬”字的四点底,好似急火燎烧,无比痛苦。有书的夜晚,过起来更似三毛笔下的“消夜”,恬淡闲适,安然自得,享受着独自享有的灵魂。每至深夜,书意自来,是内心的呼唤,渴望在文字中沉醉――只得成全。便无视父母的催促,无视时间,无视所有地享受一本书。读夜书,是对内心的不负。
“一日无书,便觉面目可憎”,可深夜不睡的脸未尝不是阴森、丑陋。夜,人说多“消”不得,但不读书,便是负心了,人生在世,终会长眠,负心太多,便枉为人。丢弃夜里如此良辰,读书更待何时?夜不眠伤身,罢!但求不负我心。
学校老师总要求把书本背下,却不喜如此。无需刻意,读过的文字,决不会白白流走。不在意时,它们便走进了人的语言,走进了笔墨,成为了更为珍贵的思想,成为了其灵魂的一部分。读书,是让文字与灵魂自然融合的过程。
夜,自然静谧,总让人忘记身处尘世,读书与学习未尝不是如此,在孤独中与灵魂对话,渐渐地习惯这种孤独,并享受它―这种孤独,并不是不与他人交往的孤僻,却是“心远地自偏”的高尚觉悟,是脱离凡人的品格。夜是孤独,读书与学习,是对孤独的享受、留恋,是在孤独中,一步步走向不凡、走向成功的道路。
佛说:“静心守志,可会至道。”消夜为宁静,读书以守志,望此生,会得至道,不负我心,不枉此生。 临汾一中初二年级297班 陈廷宇 指导老师:崔巨岱
责任编辑:柏东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