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段时间,妻子要外出学习,我把母亲从乡下接到城里。七岁的儿子有了母亲的看护,我就可以安心上班了。
那天夜半,我正酣然入梦,就被儿子的哭声惊醒。儿子可能是做噩梦了,哭着闹着要妈妈。母亲也被吵醒了,我在不经意中发现,母亲的眼眶中饱含着泪水,我有些好奇,忙问母亲怎么了?母亲慢条斯理地说:“孩子这一哭闹,惹得我也想妈了。”原来如此,我不由地笑了,对母亲安慰道:“你都六十多岁的人了,又不是小孩子,还想什么妈啊?何况,我姥姥去世都二十多年了,早该淡忘了。”母亲怨艾地说:“你还年轻,不懂得怀念。像我这个岁数的人,时时都牵挂着儿女,又常常忆念自己的父母,这些亲人,永远都走不出一个人的记忆。”母亲拿起枕巾拭擦了一下眼泪,接着说,“其实,你姥姥是一个很不容易的母亲……”灯光下,姥姥一生的艰辛被母亲娓娓道来,我则斜躺在母亲身旁,静静地倾听着那些与姥姥有关的故事,感受着我母亲对其母亲的敬重、怀念与感恩。
第二天,恰好是周六,我中午下班回来,竟然不见母亲和儿子的踪影。家里没有装电话,母亲也没有手机,客厅的茶几上放着孩子的作业本。有一行字迹歪歪斜斜的留言映入我的眼帘:爸爸,我和奶奶回老家了。字竟然是儿子写的。尽管如此,我的心里还是有些担忧,立即拿起手机拨通了老家的座机电话。听筒里传来儿子稚嫩的声音:“爸爸,我和奶奶坐的是客车,我们早早就回到老家了”。儿子告诉我,在快到家的路上,他还随奶奶去了一个叫疙瘩岭的庄稼地。
看来,母亲是真的想妈了。因为我知道,那个叫疙瘩岭的庄稼地,长眠着我的姥爷和姥姥…… (王会亮)
责任编辑:柏东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