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漫游龙澍峪

2015-06-11 09:07:12 来源:临汾新闻网

    龙澍峪又名龙斗峪,俗话也说“黄崖”。位于襄汾县县城西北三十公里处,襄陵镇西面的姑射山怀抱中。民间传说“主管人间行云布雨、天旱地涝的东海龙王,分派火龙水龙两条龙相跟着到四方巡视,如果天气干旱,禾苗干枯,水龙就吐水行雨。如果气候潮湿,温度太低,或涝灾,火龙便来喷火。

    两条龙日日巡查,各尽其职,倒也相安无事。一日,他俩巡视到姑射山一带,发现山中有条峪,但见山谷幽深,瑞云缭绕,一派仙山胜境。两条龙便隐身谷中偷懒睡觉。由于翻身时互相打扰,便开始了争斗,时间长了,人们便把这条峪叫成了龙斗峪”。

    走进峪口,山风盈怀,清新气息扑面而来。两山夹峙之中,山道盘旋绵延进深十几里,其间沟岔或深或浅数十条。山道崎岖宽可行车,两旁如刀削之石壁巍然挺立,危石嶙峋,山岩突出,鬼斧神工。沟壑中悬崖上千奇百怪的苍柏郁郁葱葱,各种野花异草争奇斗妍,各式建筑或高或低,或仰或俯,有的横空出世于山巅之上,有的半藏半露于怪石绿树之中。仰头而望,红墙绿瓦的庙宇,气势宏伟,古朴典雅。巧夺天工的楼阁小桥,目不暇接的石刻题诗,曲径通幽的天然石洞,与山势浑然一体的天桥古蹊,妙趣天成的天梯石栈,像一组被相机拉近的镜头展现眼前,迫不及待地走进去,领略让人心旷神怡,浮想联翩的奇山佳景。

    蜿蜒前行,两旁十数丈的石壁陡立,石壁上两座山头之间有两个天然弓形石栈相连,形如彩虹飞架两山,被称为“天桥古蹊”,天桥横空出世被称为龙澍峪一绝,犹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里站了千百年,历经了无数世事变迁,沧桑百年。两壁的摩崖石刻,气势磅礴不凡,字字纵逸遒劲,精美绝伦。

    顺着石壁耸立的山道行走,峰回路转,数丈高的峨山桥突兀而现。此桥依山而造,石砌而成。顶中合陇处有一铁锁悬空,相传为鲁班所建。桥上飞阁凌空,造型精美。飞阁云亭“独具匠心构思巧,礅基柱石全不要。凌空飞架深壑上,两根枣木撑山腰”。由峨山桥西行,拾级而上,四组大型庙宇古建曲径相通。庙前开阔宽敞,是休闲养性的好去处,闲暇无事,叫上几个知音旧友,一壶香茗、几把乐器,高兴了吊上两嗓子,拉上几曲乡音乱弹,美哉乐哉!令人叫绝的建筑是宝殿东侧的梳妆楼,其楼为两层式楼阁,半悬于空中,有引桥正架峡谷与之相连,整个建筑由十六根木柱在半坡支撑。其木柱手可晃动,似有遥遥欲坠之感。

    从梳妆楼往南上行三十六个台阶为灵宫庙。沿着陡峭的石阶爬着,跨着,累并快乐着,每一步攀登都要数一数,一共是三百六十五个台阶。这条“天路”分别象征着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走过三百六十五个台阶可保全年吉祥如意。在山顶的绿树掩映中,出现了一个殷红色的建筑,它仿佛被镶嵌进了山体里,这是龙澍峪最高的建筑,谓之:“南顶”。在南顶极目远眺,俯瞰一切,东西两山夹峙的汾河尽在眼底,霭雾繚绕,虚无缥缈,白云脚下缭绕,伸手可摘星辰,可谓飘飘欲仙,恰似天上人间。沿山径上至北顶,与南顶庙宇遥遥相对。正殿、南顶、北顶、东岳庙这几组各具特色的建筑由过桥、长廊、石阶,曲径相连,依山设景以景补山,交相辉映,珠联璧合。

    龙澍峪,如一轴风光旖旎的水墨长卷,气势恢弘墨香飘溢;它承载着岁月的印痕,传承着先人唯美的诗词歌赋。杜萍)

    


     

责任编辑:秦芳媛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