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美哉土窑洞

2015-07-17 11:38:04 来源:临汾新闻网

    “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谷稻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每逢盛夏,我不由想起了这首古诗且对诗人敢于评判时政、同情百姓的精神肃然起敬,此时此刻,不由我想起了我家的这3孔窑洞,如今变成了砖窑洞。

    家祖上原籍河北省,于光绪年间因时乱灾荒所迫不得已逃难来到平阳府西山上一个名叫申家窳的小村上。并在村中央的一个高崖下挖了3孔土窑洞。

    爷爷、奶奶、伯父、父亲、姑姑一家5口从此住了下来。爷爷打工,伯父、父亲下煤窑,奶奶织布纺线,年幼的姑姑帮助奶奶料理家务。不久兄弟二人成家立业,生子育后。

    正当此时,日本侵华,军阀混战。父亲身染伤寒不治而去,伯父因失弟肝肠寸断,伤心悲愤连哭3天,不料也因染上伤寒离开人间。原本快快乐乐的一家人顿时陷入梁断柱拆的悲惨之中。那时仍在襁褓之中的我惟一的亲人便是年迈六旬的老祖母。

    解放后,老百姓的日子好过了,我也长大成人。一年的腊月廿四——乡下人准备过年大扫除的日子,妻子突然对我说:“你看,咱坑上窑顶这几块土不大牢靠了,说不定哪天就要塌    下来了。”我仔细一看,果真如此。因此,我俩把炕上的东西全搬掉,又在炕上支了几块厚实的木板。于是拿了一根长棍子对准要掉的土块一用力,那窑顶上几大块土块“哗”地一声响,全塌了下来,砸在木板上,吓得我俩目瞪口呆。往出挑土足足挑了七八担,心想如果一家人都还住在这后果不堪设想。后来孩子们都大了些,日子也富裕了些,我们又把这土窑洞用砖给圈了起来,从此,不再为这担惊受怕了,窑自然也更结实了,一家老小住进去也放心多了。

    眼下,我和老伴都已年逾古稀,且能吃能喝,身体也好,儿女们都在县城,一再邀我们进城。但我们觉着这窑洞比楼房更舒服,尤其是在盛夏的季节,住在这窑洞里凉飕飕的实在美。

    冬暖夏凉砖窑洞,春华秋实依东风。

    杨柳桃杏围成月,百鸟过去似流星。

    思念故乡醉路人,袅袅青烟炉火红。

    喜约仙女下凡间,莺歌燕舞宜老少。

    美哉,土窑洞、砖窑洞……(侯建文


     

责任编辑:秦芳媛

上一篇: 【散文】回乡的路

 

下一篇: 【诗歌】小花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