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记忆
民以食为天。每个人的记忆深处总有那一种味道,它让人魂牵梦绕。味蕾的记忆其实就是乡愁的记忆。它是母亲做的每一顿饭,是世上最好的美食;它是祖母做的腌蕃茄,包含了对子孙们深深的爱,让我甜在心头;它是儿时氤氲着清醇芬芳的荷叶粥,是心底里对童年无尽的留恋和怀想……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物质丰富的今天,我们更应该去珍惜粮食,从一点一滴做起。
味蕾也有记忆?是的,味蕾的记忆,不仅仅通过舌尖,让你感悟各类美食的佳境,它还能让一种无可名状的乡愁,铺满回家的路。只要我们细细地品、静静地思、深深地悟,便能理解其中的奥妙和神奇。离家的日子愈久,对家的感情便如逝去的时光,一沓沓增加着厚度;距家的路途愈远,回家的渴望便如纷来的场景,一段段叠加着内容。
小时候,我家里很穷。连最起码的温饱问题,都成了父母心中的纠结。母亲是居家过日子的好手,能从最原始的田野里、山坡上、草丛中寻找到诸多美味。
小根蒜、婆婆丁、苦麻菜、蒲公英,这些小小的生灵,在装点乡村春色的同时,也成了母亲篮子里的“战利品”。回到家中,母亲用清清的井水冲上几遍,然后再炸上一碗香喷喷的大酱,就成了我们最下饭的菜。有时,母亲还会采些鲜嫩的槐花、榆钱回来,槐花用来炸酱,榆钱用来蒸,每次都吃得我们小肚溜圆。
每次雨后,母亲都会踏着一路泥泞,深入山中,在杂草最盛、最密的地方,用手拨开一堆堆草叶,在根部仔细地寻找 着。这种黑黑的、滑滑的“地皮菜”就出现了。它其实就是一种类似于木耳的菌类,可以晒干后加上少许的肉丝炒着吃,亦可采回来后用水沥净,加上两个鸡蛋和半碗大酱,炸出一盘香味扑鼻的香酱来。
村前、村后的树林里,从清晨到傍晚,总能见到母亲穿梭的身影。原来,母亲在采蘑菇。乡下的蘑菇少说也有十多种,红蘑、草蘑、杨树蘑、香蘑,样样都是那么清纯可爱。母亲采来的蘑菇,一部分用来自家用,一部分晒干后拿到集市上去卖,以便换钱补贴家用。小时候每当吃到母亲做的蘑菇菜,一家人都赞不绝口。可是,后来听说的一件事,却让我的心隐隐作痛。
有一次回老家探亲时,我无意中与父亲谈起我们这群儿女小时候的往事,父亲说:“有一件事,你妈从来不让我跟你们讲。你们小的时候,你妈为了给你们改善伙食,一到秋天就去采蘑菇,可那时她根本不知道哪些蘑菇可以吃,哪些蘑菇是有毒的。为了保险,每当采一些以前没有吃过的蘑菇,你妈都是偷偷地先吃上几口,然后等上几个钟头,如果没有什么特殊反应,才盛给你们吃。”父亲说话时,布满皱纹的苍老的眼角,显得有些潮湿。我们几个儿女,都默不作声,眼里含着满满的泪水。
有一次,我特意做了一次水煮高粱米饭,又从市场上买来一把小根蒜,并笨手笨脚地炸了一盘肉酱。吃饭时,儿子刚吞下去一口,就大声嚷嚷起来:“这什么东西呀,辣嗓子,一点都不好吃!”儿子从小生活在城里,根本没有机会吃到这种“粗糙”的食物。直到此时,我才明白,味蕾的记忆其实就是乡愁的记忆。
望着桌上的一盆高粱米饭和一根根清秀的小根蒜,我的脸上不由自主流下莫名的泪水。我没有说话,心里想:他们现在不懂,也许永远也不会懂。嚼着“粗糙”的高粱米饭和辣辣的小根蒜,我心里满满是对母亲、对家乡的怀念。
□白俊华
责任编辑:秦芳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