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西藏游记(之一)

2015-08-20 10:41:23 来源:临汾新闻网

    编者按 在西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纪念日到来之际,本刊特推出《西藏游记》一文,该文作者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了自己在西藏旅游的所见所闻所感,向我们展现了西藏近年来的发展变化。通过此文让更多的读者领略雪域高原的神奇、美丽,认识西藏和了解西藏,并更加热爱我们祖国的大好河山、热爱中华民族团结和谐的大家庭。

    前些日子和几位老友,忙里偷闲,随旅游团队出游西藏。看到了西藏近年来的巨变,圆了多年未能实现的夙愿。受老友之托,将沿途所见所闻以及亲身感受,以日记的形式汇编一起,奉献给大家。

布达拉宫

青藏川藏公路纪念牌

    2015年5月25日

    凌晨5点,从西安出发,一路向西。经过宝鸡,列车行走在天宝线。沿途列车穿越无数的隧道,可想当年修路之艰辛。列车于中午一点多到达兰州站,因为列车要在此换车头所以停留时间较长,我们顺便下去在站台稍事放松。

    下午四点多列车到达西宁站,大家纷纷下去拍照留影,不知何时能来西宁转转。列车驶向了青海湖,湖区的风光吸引着我们,顿时忘记了一路的疲劳。平静的湖面一望无际,一群群牛羊在湖边草滩上啃着刚返青的草,悠闲极了。

    远远望去,天边有着终年不化的雪山,蓝天上飘着的白云仿佛比内地低了许多。蓝天、白云、湖水、草滩、牛羊,相映成趣,构成一幅幅非常美丽的自然画卷,让人格外心旷神怡。

    晚上12点,列车到达格尔木。这里的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列车开始送氧,导游在前面已提示加衣了,有些已经睡觉的旅客起来下到站台体验了一把高原的感觉,照相留影,车厢里不停地传来兴奋的交谈声。我们收住躁动的心,重新入睡。

    凌晨5点,车厢内已经有人开始走动了,占据有利地形准备新一轮拍照。

    不一会儿,列车进入玉树境内,东方开始泛白,大家都在等着拍高原日出。这里比内地要晚一个多小时才能看到日出。

    6点多,列车到达长江源头沱沱河流域,很快又进入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保护区里有不少野驴、野马、藏羚羊在悠闲地吃草,看到列车没有一丝慌乱,依然故我。可见国家这几年对自然保护区的保护措施已经初见成效,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已为常态。

    快7点了,盼望已久的高原日出呈现在大家眼前,大家纷纷拿出照相机、手机把这一刻留下来,发送给亲人们共享。东方越来越红,周边的云朵都被染成了火红色,突然一个亮点出现了,越来越大。一轮红日终于在高原的东方喷薄而出。一个千载难逢的景象突然出现,在太阳的上方竟然又出现一个半圆的“太阳”,我毫不犹豫地拍下了这一景观。这也许是青藏高原送给我们的第一个礼物吧!

    2015年5月26日

    59年前的今天,北京至拉萨的航线试航成功,59年后的今天,我们来到了盼望已久的拉萨。这也只是一个巧合,但这个巧合对于我们来说特别有意义。拉萨,一直是我们心中的一块圣地,多次计划前往而都被繁忙的工作搁置,一直未能成行。多少年了一直在想,只要我能闲下来,一定要去西藏看看。今天,这个愿望终于实现了。

    下午2点30分,我们到达拉萨车站。拉萨站很小,而且旅客也不多,特别清静。一下车,大家顾不上旅途劳顿,就在拉萨站合影留念,因为我们回去时乘飞机,不会从这儿走,下次来还不知道什么时候了。

    从西安出发,途经兰州、西宁,全程体验青藏铁路,说是一条神奇的天路,一点也不过份。

    穿越神奇的青海湖,穿越柴达木盆地,经过青海西部重镇格尔木,跨越昆仑山,穿越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经过长江源头沱沱河,穿越世界上最高的、施工难度最大的铁路隧道——风火山隧道,翻越海拔5000多米的唐古拉山,欣赏藏北羌塘草原美丽风光、拉萨河谷美景,全程2864公里,历时近33个小时。虽然一路艰辛,但同沿途风光带来的惊喜和神奇相比,真的算不了什么。

    我在途中遐想,当年文成公主进藏该有多么艰辛,真不知遇到了多少艰难险阻,也不知付出多少代价,心中由不得对文成公主充满敬佩之情。

    我们同文成公主相比,这点辛苦算得了什么?当地导游是个小姑娘,姓马,四川人。她接上我们,按照藏族的习惯,双手合十,给我们每个人献上哈达,然后带我们进驻酒店。酒店不大,但很干净,可能是因为刚装修的缘故,房间还稍有味道,我们是装修后的第一拨客人。在房间稍微休息了一会儿,大部分人的高原反应消失了许多。

    按照导游建议,我们出去买了红景天口服液,每人服了1支,顿感头脑清醒了不少。但愿日后旅途顺利,不要让高原反应搅了我们的兴趣。

    2015年5月27日

    今天的行程比较简单,主要在拉萨市区,参观布达拉宫、大昭寺和八廓街。

    上小学时,我们就学了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的课文,从那时起,我就知道布达拉宫是松赞干布为文成公主修建的,所以布达拉宫一直是我心目中一个神秘的圣殿。而今天参观的这几个地方都和这两个人有关系。

    早餐后,我们就出发到布达拉宫。参观的人很多,更多的是一些虔诚的信徒。有一些信徒非常虔诚,一步一拜,五体投地,还有一位老人,连鞋都没穿,据说好多朝拜者都是从很远的地方一步一拜过来的,不知得走多久才能到达,我从内心敬佩他们。

    导游先安排我们去了布达拉宫广场拍照留念,然后领我们进入到布达拉宫。进入布达拉宫,安检很严格,凡是飞机上不能带的,都不能带入。

    经过一夜的休息,所有人因高原反应带来的不适都沒有了。我们跟随导游小姑娘,边照相,边听讲解,很轻松地登上布达拉宫的台阶。

    布达拉宫位于拉萨市区西北的玛布日山上,是一座宫堡式建筑群,最初是公元七世纪,吐蕃王朝赞普松赞干布为迎娶尼泊尔尺尊公主和文成公主而兴建。于17世纪由五世达赖重建后,成为历代达赖喇嘛的冬宫居所。

    布达拉宫的主体建筑为白宫和红宫两部分。整座宫殿是藏式风格,高200余米,外观13层,实际只有9层。由于它起建于山腰,大面积的石壁又屹立如削壁,使建筑仿佛与山冈融为一体,气势雄伟。

    300余年来,布达拉宫大量收藏和保存了极为丰富的历史文物。其中有2500余平方米的壁画、近千座佛塔、上万座塑像、上万幅唐卡;还有贝叶经、甘珠尔经等珍贵经文典籍;以及明清两代皇帝封赐达赖喇嘛的金册、金印、玉印以及大量的金银品、瓷器、珐琅器、玉器、锦缎品及工艺珍玩,这些文物绚丽多彩、题材丰富。

    参观完布达拉宫,已经中午12点多了,虽然已经差不多2小时了,但大家仍然余兴未尽,还一直沉浸在兴奋中。

    午餐后,我们来到大昭寺,先游八廊街,然后进入大昭寺参观。

    大昭寺位于拉萨老城区中心,是一座藏传佛教寺院,始建于唐贞观二十一年(公元647年),是藏王松赞干布建造的。听导游介绍,大昭寺之所以在藏传佛教中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就是在大昭寺里供奉了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像,这在全世界是独一无二的。相传这尊佛像为印度赠给唐朝,在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时,唐朝皇帝将这尊佛像作为陪嫁一同进藏。从长安到拉萨,历时三年,历经千辛万苦,才随迎娶队伍一起来到拉萨。为了安置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像,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主持修建了大昭寺。

    大昭寺的壁画记载了这一历史过程。而现在大昭寺的建筑基本上还是1300年前的建筑。

    而八廓街是为了建筑大昭寺,并随着大昭寺的发展而建设和发展起来的,距今也有1300多年的历史。

    八廓街是由八廓东街、八廓西街、八廓南街和八廓北街组成的多边形街道环,周长约1000多米。过去主要是条转经道,现在除了转经,还是一条主要的商业街,非常繁华热闹。

    王崇德 文/图 


     

责任编辑:秦芳媛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