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记忆中,父母对我们从来没有严格的命令和苛刻的要求,家里的气氛总是十分和睦。父亲说,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是传承家风最好的方式。每个家庭对家风的解读都不尽相同,但它却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后辈们的言行和成长。
我家是典型的四世同堂大家庭,祖孙八口同住一个屋檐下。熟悉我家庭的人都知道,父亲并非爷爷的亲生孩子。但爷爷待父亲却胜似亲生儿子,父亲对两位老人的呵护真可谓无微不至、事无巨细。
无论工作多忙,父亲总会隔三差五回村里看望爷爷奶奶,这已经成为一种习惯。父亲多次提议把他们二老接到县城与我们同住,爷爷奶奶都委婉地拒绝了。直到六年前,爷爷身体不适,为了方便照顾,他们才来到县城。邻居们见了我们都会说:“真羡慕你们一大家子人住在一起,真热闹。”为了方便二老起居,父亲专门在院子里的台阶上安上了扶手,担心二老在地板砖上走路打滑,特意上街买来两把拐杖,还千叮咛万嘱咐:“走路时一定要小心……”虽然都是一些小事,但我却看到了父亲对他们二老的用心。爷爷奶奶上了年纪,有时候一件事情会对你说很多遍,我们有时候会觉得听得不耐烦。而父亲就会教育我们,对待老人家一定要多一些耐心、多一些理解。话语质朴,道理简单,却让我由衷地敬佩。父亲教给我们,不单单是要在物质生活上满足老人,更重要的是要尊敬他们,不嫌弃、不抱怨。
我的母亲是位典型的家庭妇女,虽然没有受过高等教育,但她的言谈举止和待人接物的方式让我深受感染。为了让他们二老吃得舒服、住得舒心,她真是煞费苦心。爷爷最喜欢吃红烧肉。母亲便找来最容易蒸软的胡萝卜、茄子之类食物作调剂。稀饭里的豆子爷爷咬不动,母亲每天清晨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将核桃、芝麻、花生豆碾碎,再倒进锅里,这样熬出来的米汤,不仅粘稠,而且更有营养。饭菜偶尔也会不合胃口,爷爷从来不愿意多麻烦家人:“我不吃了,今天不太饿。”细心的母亲也会察觉,会在下午给爷爷加餐。
母亲待奶奶更是胜似亲闺女。奶奶年前不小心摔了一跤,右腿骨折,卧床几个月不能下地。为了加强营养,母亲每天早晨都会为奶奶准备一个鸡蛋、一杯牛奶、一碗排骨。爷爷奶奶住的屋子收拾得干净利落,没有一丝异味。但凡有人到家中做客,他们总会对客人说:“真是一个好媳妇儿!”父母的言行举止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作为晚辈,看到父母如此孝敬长辈,我们也努力尽一份孝道。哥哥嫂子会主动到二老的卧室问好,时不时从街上给他们带些点心、蛋糕。
这么多年,我一直在外地上学,陪在爷爷奶奶身边的机会不多,唯一能做到的就是为爷爷洗脚、剪趾甲、刮胡子。打一盆热水,先让爷爷泡上十几分钟,搓掉死皮老茧,用香皂洗干净,再开始动手剪。
剪完之后,爷爷会露出欣慰的笑容说:“剃头剪脚,顶吃一付药。”看着他的笑容,我会有一种莫大的成就感,终于可以为老人家做一点事情了。
环境给一个人的影响,除有形的模仿以外,更重要的是无形的塑造。父亲坚信:家风是最无痕的教育。他与母亲一起以身作则,润物细无声,以他们特有的方式来教育我们。我们晚辈从中受益匪浅,也希望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行动,将家风世代相传。(冯雪)
责任编辑:刘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