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石山:从李琳之《家国往事》看山西故事

2015-09-17 15:11:52 来源:临汾新闻网

    李琳之先生是个会写文章的人,以物种而论,这样的物种,已日渐稀少。

    拿到这部书稿,先看的是他写的自序,顿生好感,多么简洁又多么得体。得体且不论,就文章而言,简洁,说是文字的一种特色,莫若说是作者的一种品质。他知道自己不是神,下笔总是适可而止,他知道对方不是愚顽,故而不会把话说满。这样的文章,看到会心处,你会轻轻一笑,你知道自己得到尊重,由不得也就尊重对方。

    书中文章,以篇数论,并不多,以各自的篇幅论,堪称长,夫所谓大散文者是也。

    此一文体,近年来颇有张扬之势。始作俑者,是一位现在已视为神物的大作家。他的书,我看过,很佩服,只是我不敢那么写。比如说,敦煌莫高窟里,有个佛洞,一半佛像用石灰涂成白的,一半没涂,作者说,王道士原本第二天去集上再买一担白灰的,有事打扰没去成,后来忘了,遂成为现在这个样子。要让我写,必得看过《王道士日记》,载明“欲赴集上买白灰一担,因故未去”,至少也得是,见某老者,有此传言。什么凭据都没有,敢这样下笔,还敢说是散文,我虽下愚,亦期期以为不可。

    起初我以为,《家国往事》这样的大名目,会是这样的大散文。看过方知,李琳之不光文笔好,脑子也清楚,大散文的精髓得着了,弊病且让他弊病去,自个儿没有染上。

    无论文笔,还是文体,对阅读者来说,都是一种辅助,最重要的,还得看有没有受益。

    或许是真的老了,这些年,拿起一本书,常会有种胆怯的感觉。

    怕什么呢?怕看过之后,一无所获又投诉无门,只能仰天长叹,恨不得抽自个儿几巴掌,那种失落感,那种狼狈相。

    读此书,我是抱有期望的。

    抱有期望,就会有危险,实现了固然欣喜,没有实现,必然是怨尤,是恚恨。

    我早早做了防备,告诫自己,期望尽可期望,只是不必过高。

    实现没实现,且置之一边,先说我的期望是什么。

    这些年,不,这几十年,人们一提起山西,就是晋商如何的辉煌,而晋商者,非是晋地商人之谓,乃晋中商人之谓也。什么乔家大院,常家大院、曹家大院、王家大院,一个接着一个,还有皇家的大自鸣钟,还有御赐的小火车头。再加上那几部电影电视,真叫个绘影绘声美不胜收。所有这些,让你不能不信、不能不服、不能不有这样的错觉。

    我的疑惑在于,在山西,谁都知道,论富庶,数晋南,论文化,数晋南,怎么一到了做生意上,晋中就比晋南强了?莫非做生意上有另外的法则,越是穷困越是精明,越是没钱越会挣钱?还是说,红面鱼鱼(一种高粱面做的面食),比白面馒头,更滋养人的智慧?琳之先生是晋南人,这本书写的是晋南的商业往事,有关乎国家的,也有关乎私家的。因此之故,看书之前,我就先存了这样的期望。

    如何呢?释我疑惑矣。

    在《湮没的辉煌》一文中,以大量的史实与史料,叙述了襄汾县晋商的辉煌历史。如今的襄汾县,系上世纪50年代中期由襄陵与汾城二县合并而成,更早以前,汾城县叫太平县。早在清末,襄陵与太平两县的富庶繁华,史乘多有记载。仅以当铺业为例,嘉庆年间,山西有当铺四千多家,太平县有126家,排在绛州(今新绛县)与榆次两县之后。绛州乃州府所在地,榆次紧邻省城,剔除这些因素,则太平县当铺的密度,当冠绝三晋。

    再以驻京城会馆为例,清代山西各县,在北京建有会馆39座,河东各县共有22座,其中襄陵会馆4座,太平会馆4座。至今宣武门外有个晋太胡同,就是因为当年建有太平县会馆而得名。

    地方的富庶,必然推动文化的发达,而文化的必达,必有其杰出的人物。

    作为晋南实业与文化代表的,是太平县南高村的刘笃敬先生。此人有四件事,已然青史留名。一是戊戌政变失败,谭嗣同、林锐、杨深秀等六君子斩首于北京宣外菜市口。杨深秀是山西闻喜人,家人不敢收尸,当时刘笃敬不过是个小京官,挺身而出,为杨氏收尸并送回山西老家。二是早在清末,受朝廷委派,作为实业界代表,出访欧洲各国。三是1906年山西民间集资修筑南同蒲铁路,刘氏作为主要投资者与督办人,建起太原到榆次间十几公里的铁路,为山西最早的一段铁路。四是辛亥革命成功后,1812年孙中山来太原视察,与山西各界人士在劝业楼(今文瀛公园内)前合影,他与山西督军阎锡山,分坐在孙的左右两边。再就是,他本人是一位读书人,也是一位书法家。

    有这几项,刘敬笃可说是近代山西商业的代表人物,也可说是山西文化的典范人物。

    看到这儿,我心中多年的疑惑,能不豁然开朗吗?直觉没有骗了我,只能说自己过去见闻不广罢了。

    其他各篇,各有各的精彩,兹不赘。

    有鉴于此,我要说,一个喜爱山西文化和中国文化的人,应当看看这本书。如果你没有看,遗憾的不会是作者,也不会是我。作者写出了这样的书,我也尽了见告的义务。

    2015年6月17日于潺湲室    (韩石山

    (韩石山,1947年,山西临猗县人。著名作家、评论家,曾任《山西文学》主编,现任山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著有《徐志摩传》《李健吾传》《韩石山文学评论集》《韩石山学术演讲录》《寻访林徽因》《谁红跟谁急》等20多部作品。)

    


     

责任编辑:秦芳媛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