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的养生功能

2015-11-05 10:38:50 来源:临汾新闻网

    笔者闲暇时间,迷恋上书法,每日写上几笔,顿觉神清气爽,气血平和,精神为之一振。

    书法,是古代文化人的必备才能,从陶器刻字到兽骨、龟甲、青铜竹木上的雕刻,直至布帛书纸上挥洒,书法,见证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衰变化。

    书法,是人类文明载体,是传承文明的工具,更是无言之诗,无图之画,无形之舞,无声之乐。道法自然,天人合一,书法是儒释道的最高境界,更是琴棋书画四君子修养四艺中的魁首。

    书法线条的刚劲、流畅、迅捷、优雅、雄壮、粗犷、谨严、洒脱,形式上的和谐、匀称、对比、平衡、长短、紧密,有时甚至是慵懒或参差之美,使我们看到了中国人艺术心灵的极致。

    古人观舞剑,而悟草书的变化,观葡萄藤而悟行草的潇洒,观碑石而悟楷书的庄重,观流泉而悟行书的从容。书法有琴的旋律,画的美观,棋的力势,他是心灵的舞蹈,人格的塑造。

    书法,阴阳相成,动静相对,中正平和,修身养性,陶冶文心。

    在书法的写作中,心平气和,神游八荒,心清气爽,动静生风,飞龙舞凤,指下乾坤,宋代大诗人陆游曰:“一笑玩笔砚,病体为之轻。”古人云:仁者寿。书法正是通往仁者的必经之路,在真草隶篆的书艺中,熟悉中国传统文化与文明,承继古今先贤的名词与佳句,从而与先贤同呼吸共命运,位卑未敢忘忧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从而达到了“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仁人志士情怀,苟利国家生死已,岂因祸福趋避之,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书者仁心,仁者无敌,仁者康健,仁者多寿。自古书家多健康长寿,无疾而终。唐代欧阳询84岁,柳公权87岁,明代文徵明90岁,董其昌82岁,清代刘墉86岁,梁同书93岁,现代启功94岁,赵朴初94岁,齐白石93岁,孙墨佛104岁,苏局仙110岁,我省的书家董寿平93岁,姚奠中101岁,卫俊秀93岁。

    练习书法,使人益智,健身,而且使人谈吐高雅、笔下生辉、吐字如兰、人格高尚,而且时下有石板书法、地板书法、水写布书法等,随时随地,方便实用,真可谓:借得一方耕田砚,写我人生苦乐甜。来祥生


     

责任编辑:秦芳媛

上一篇: 【诗歌】爱我国土

 

下一篇: 【诗歌】赞土地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

相关阅读

    本文暂无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