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元宵情

2016-02-19 10:55:51 来源:临汾新闻网

元宵情

钟芳

  “闹元宵,煮汤圆,阖家团聚满心喜。男女老幼围桌边,一家同吃上元丸。”转眼又是一年元宵佳节,在这一天,人们除了看花灯、猜灯谜、闹社火,还要合家团聚吃元宵,寓意一元复始、春回大地、万象更新,甜甜蜜蜜、团团圆圆。

  每年正月十五过元宵节,母亲都会亲手为我们包上一碗碗香甜可口的汤圆,说正月十五吃汤圆,以后的日子会过得一顺百顺、香香甜甜。

  在我的记忆中,每到元宵前夕,母亲开始忙碌起来。母亲先把糯米淘洗,放在水盆里泡胀,用石磨磨成米浆后,用布口袋把米浆吊起来慢慢地把水沥干,放进盆里揉匀成糯米粉团,然后炒花生、炒芝麻、砸核桃、煮绿豆,加入白糖、桂花等制成甜的馅心。开始包汤圆了,只见母亲用手拿起一团糯米粉,用手指边捏边旋转着,像变戏法似的捏成了汤圆皮,包上备好的各种馅料,又用手捏拢搓圆。一个个白白嫩嫩的小汤圆就这样在她的手上,慢慢地往下滚,入锅了。那些可爱的汤圆在沸水里欢腾地嬉闹着,待漂浮起来后,再往里加米酒和红糖。

  当香气四溢的汤圆端上桌时,全家人都很快乐,那种热腾腾、暖融融的幸福感在每个人心中荡漾。晶莹剔透的汤圆漂浮在上面,个个圆如珠,白如玉,惹人喜爱,泛着柔和的光泽。这种香喷喷的美食对于我们小孩子来说,是很难抵挡住诱惑的,所以都急着要吃。我顾不得烫,迫不及待地咬上一大口,顿时鲜嫩软糯、香甜润滑的味道在唇齿间弥漫开来,一碗下去,直到把碗沿舔得干干净净,不解馋还想吃。这时,调皮的小弟见状,扮着鬼脸高兴地唱道:“汤圆,汤圆,卖汤圆,一个汤圆,三毛三。小二哥的汤圆是圆又圆,要吃汤圆快来买呀,吃了汤圆好团圆呀……”惹得一旁的母亲笑弯了腰,笑着说:“多吃点,锅里还有呢……”当时觉得汤圆简直就是人间美味,感觉自己实在太幸福了。

  “圆”象征团圆、美满,元宵节赋予更深的文化底蕴,也是亲人的团圆。人们以此怀念离别的亲人,寄托了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南宋姜白石对此有过生动的描绘:“元宵争看采莲船,宝马香车拾坠钿。风雨夜深人散尽,孤灯犹唤卖汤元。”读来别有一番生活情趣。清代诗人丘逢甲写道:“三年此夕无月光,明月多应在故乡。欲向海天寻月去,五更飞梦渡鲲洋。”而现在的闽南歌谣里唱道:“闹元宵,月正圆,闽台同胞心相依;闹元宵,煮汤圆,叶落归根是正理。”元宵之夜吃汤圆,寓意月圆人圆、家庭幸福美满,更是表达了海峡两岸血浓于水的骨肉之情。

  年年元宵,今又元宵,全家人围桌而坐品尝着母亲亲手制作的香喷喷的元宵,道一声暖暖的祝福,享受母爱的芬芳和醇香,其乐融融,幸福而美好。

  


     

责任编辑:张茜

上一篇: 【散文】庆元宵

 

下一篇: 【散文】母亲的汤圆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