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水仙花静静地开

2016-03-04 11:10:43 来源:临汾新闻网

水仙花静静地开

一心

  案头放着一盆水仙,每天与它对视,就会有一种老朋友般的默契与温暖。最初的时候,块状的鳞茎置在清水里,像个刚刚出生的婴儿,黑黢黢的,丑陋笨拙,让人怎么也想不到“凌波仙子”的清朗与飘逸。两三天后,它开始冒出鹅黄色的芽,接着,伸出剑一般碧绿的叶子,探出长长的花茎,顶出淡绿、透明的花苞。等待水仙花开的那段时间,我每天紧张而愉悦,担心错过一眼,便错过水仙花最美的一刹那。

  “啪”地一声,花苞打开了,那声音冷静、细微,是用心才能听见、才能领悟的天籁之音。一个花苞里有三朵、五朵、六朵不等的水仙花,一朵开了,等着另一朵花开,一朵一朵把柔弱中空的花茎压低了。水仙花朵儿不大,六个花瓣,色白,像玉盘,花心是金黄色,耀眼夺目,用“玉台金盏、金盏银台”来形容再恰当不过了。水仙花挣脱了束缚,伸展腰肢,摆出第一个动作,有的仰望期待,有的低头无语,更有的花两两相望,“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头戴金色皇冠的水仙,在清波上翩然起舞,轻灵而优雅。如果你读书读累了,或者眼睛盯着电脑时间久了,感觉疲惫的时候,就停下来,凝视一会儿水仙花。在和水仙的交流中,你的心里少了一份孤独与烦躁,会多一份坦然与宁静。

  水仙花静静地开,倾吐着淡淡的幽香。水仙花不及原野上的雏菊开成片、排成阵的热烈与奔放,少了喧嚣与张扬,静守一方,在一钵清水里吐露芳华,岁终年暮,为中国人很看重的“年”增色添香。文人雅士,把水仙养在书房陋室,算作岁朝清供,可以入画、可以入诗。宋代诗人刘克庄描写水仙“岁华摇落物萧然,一种清芬绝可怜。不许淤泥侵皓素,全凭风露发幽妍”。齐白石、潘天寿都有水仙的佳作,齐白石有一幅《水仙睡猫图》,清雅而灵秀。

  汪曾祺的散文提到水仙,“养水仙得会刻,否则叶子长得很高,花弱而小,甚至花未放蕾即枯瘪”,把水仙的球茎和叶芽雕刻、弯曲、成型,一盆水仙便有了喻意与象征:“一帆风顺”“玉壶茗香”“喜庆元宵”……这门技艺,对于我来说,是学不来的,况且我的骨子里还是喜欢水仙的一派天然,就像美人的浓妆艳抹,美是美了,却拒人千里之外,亲近不得。水仙开得正盛,爱养花的邻居提醒我,花败之后,千万不要扔掉,把水仙埋在沙土里,来年给它一钵清水,还会邀来水仙花开。


     

责任编辑:张茜

上一篇: 【散文】春风暖

 

下一篇: 【散文】雷家庄记事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