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是时光的路标
韩星星
春雷响,万物长。惊蛰是时光的一个路标,有声、有色,也有生命。春天注定要经历惊蛰的阵痛,就像母亲注定要沐浴孩子的第一声啼哭,然后,洗尽铅华、迎来新生。
我在惊蛰出生。母亲说,那哭声跟打雷似的,把她吓坏了。她怕什么?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因为我,她从女子变成母亲。在我成长的路上,她一次次摇醒我,督促道:懒虫,起来了!这多像惊蛰唤醒春天,一声雷鸣,那些草木、虫鸟就霍地翻身站起来。
鲍尔吉·原野说,“惊蛰有如惊堂木,握在天公手里,‘啪’地一声,唤醒所有的生命。”母亲是农民,不识文墨,只会用劳作唤醒春天,用锄头给冬天松绑。多年后,我才明白,这是唤醒生命最温馨的方式,就像儿时,她轻拍着熟睡的我,哼唱着儿歌。
苇岸这样深情得写道:小麦已经返青,在朝阳的映照下,望着清晰伸展的绒绒新绿,你会感到,不光婴儿般的麦苗,绿色本身也有生命。而在沟堑和道路两旁,青草破土而出,连片的草色已似报纸头条一样醒目……绿色是春天的头条,孩子是母亲的头条。
惊蛰就是个纸老虎,那色厉内荏的雷鸣,也像母亲的呵责,口是心非,舌尖和心尖上跃动的都是关爱。因为惊蛰,那些缩头缩脑的草木和缩手缩脚的虫鸟,才更有生机,活泼可爱。
阡陌边的草,躲在枯草怀里,和春光捉着迷藏,“草色遥看近却无”。麦苗青青,饱满如墨,风静时,是楷书;风起时,是草书。“春风柳上归”,柳树正叛逆的年龄,昨天还是“黄金丝”,今天又染成“绿丝绦”。花儿也按捺不住,在枝头踮起脚尖,秀起小短裙。
燕子一身燕尾服,忽高忽低,谱写着跌宕起伏的乐章。“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春燕啄春泥。”春天这台戏,热闹起来。泥土中的虫儿,循声拱出身子。蜗牛像个“房奴”,也早早上路了。休息一冬的蚊虫、瓢虫们,也回过神,煽动着翅膀,开始温习飞翔。
“促春遘时雨,始雷发东隅。众蛰各潜骇,草木纵横舒。”沉睡一冬,时光也慵懒,需要提个醒,惊蛰就来了。雷电,风雨,醍醐灌顶。立正,稍息,向右看齐。春风里,那些蛰虫、草木,面目焕然一新,各自踏上生命的新旅程。这时,春天也开始跑步前进了。
到了惊蛰,育苗、施肥、除草等,母亲都安排得井然有序,合乎规矩。我常想,麦子、油菜等庄稼,就像是母亲的孩子,沐浴在春风里,毕恭毕敬地依次排列,齐刷刷地等着母亲调教。
我长大了,也走远了。春天的第一声雷,总让我念起母亲。她老了,跟不上我了,成了时光里刻舟求剑的人—— —那个记号是惊蛰,也是爱,轻轻一摸,我们就能找到彼此。
责任编辑:张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