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一生仰慕的前辈
权建威
春暖花开时节,再次翻开案桌上的《双萱斋退思录》,扉页上熟悉的签名如春风般扑面而来:
“建威贤侄存念蓼源爱萱赠”
这十一字笔力苍劲,就像看到伯伯那慈祥的面容,亲切,平和……
李蓼源伯伯一生坎坷历经沧桑,青少年时期正值日寇铁蹄践踏中华大地,他心怀“抗日救亡,我辈天职”之信念,积极抗日救国;全国解放后,又投入到山西省的民盟工作;改革开放后,先生开始著书立说着手整理山西抗战史料,力争使这一历史真实而准确地还原给世人;离休后先生不仅潜心著书,完成《双萱斋退思录》及其他著作百余万字,更是不遗余力提携后学,受其教诲学有所成的晚辈不计其数。
每次拜访蓼源伯伯,他都鼓励我们踏实工作,做一个勤奋敬业的人。2011年组织上安排我到大宁工作,临行前伯伯手书“天道酬勤,厚德载福”八字赠予,激励我要认真工作,敬业修身,以勤治学。
为鼓励我多读书,伯伯将自己亲笔签名的著作送给我,这些数百万字的作品陪伴了我一个又一个的夜晚,让我获益匪浅。读了伯伯的作品,我认识到,读书其实应是习以为常的事情,如同日常吃饭饮水,读书重要的不在于多寡,也不在于快慢,而在于读完之后有无下定决心去践行。伯伯离休后社会工作不减反增,但他一天也没有停止过读书,并坚持写作,这些数百万字的著作即是伯伯笔耕不辍的见证!
在伯伯的影响下,这些年工作之余我也开始了诗歌、散文的写作,数年下来,竟也有了不少收获。当我把这些告诉伯伯时,我清楚地记着伯伯高兴地拍着我的肩膀,连连赞叹:“好!好!”但我心里很明白,作为晚辈离伯伯的殷切希望还差得甚远。
人们常以“高山景行”来比喻品行高洁的大家,在我看来,蓼源伯伯更像“历经雪雨钢坚挺,德高望重满身清”的一株翠竹。长在高山上的翠竹抗严寒斗傲雪,不弯腰不变节,有着不屈不挠的生命力。伯伯历经艰辛总是以乐观的态度面对磨难,从不唉声叹气,以勤勉的努力默默奉献,从不索取回报,这些都深深的感染了我。
伯伯告诫我,在工作和生活中勇往直前努力进取的同时,也要学会静心反思,夜读之余,我每临摹一幅自己较为满意的书画,总想像着伯伯消瘦的手掌拍着我的肩膀高兴地夸赞。前些日子,伯伯托人给我送来他的一幅字,展开细品:“德懋凝晖隆盛世,敬业乐群永青春”,这既是伯伯对自己的真实写照,又何曾不是前辈对晚辈的殷殷期望!再读落款:“建威同志雅正”,不禁激动落泪,长我四十多个春秋的蓼源伯伯有着何等宽广的胸怀,他的虚怀若谷,他的豁达大度,再一次深深震撼了我!论学识资历,我不及其半毫,论人格魅力更是难以企及,我唯有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更加诚惶诚恐埋头苦干,不得有一丝一毫的懈怠,方能上对得起前辈的谆谆教导!李蓼源先生,是我一生永远敬仰的前辈,是我一生永远的良师益友。
责任编辑:张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