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孝子晓辉

2016-05-20 11:25:32 来源:临汾新闻网

孝子晓辉

史复兴

  长子晓辉在一家公司任市场总监兼业务讲师,常年奔波于全国各地。平时他的精力大都倾注在事业上,工作闲暇之时,他总是惦念家中的父母。每当从外地回家,他总会嘘寒问暖,与我们促膝交谈。一有工夫,他就用学到的“经筋疗法”给我们按摩。遇到农忙季节,他总会第一时间赶回来,帮我们除草、追肥、打农药。到了收获季节,他也会帮家里抢收、播种。

  就这样,他十几年如一日,把孝当作第一要务,时常为我们排忧解难。他常说:“父母给了我生命,并含辛茹苦把我养大,我就要全力报答。常回家看看,替父母排忧解难,是我应该做的。”

  晓辉是公司里出了名的讲师。每次讲课,他都把中华传统文化掺插进去,引导大家做事先做人,善举孝为先。他常给人讲,孝敬父母首先要孝父母之身,即关照二老的身体健康及身着穿戴。十多年来,晓辉不仅十分注重父母的健康,同时也非常关照二老的衣着外表。他总会提前给我和老伴买各种季节适合的内衣、外衣。

  想父母所想,圆父母所愿,是晓辉行孝的另一种境界。在与父母的接触交流中,他总是细心观察二老的心理,并帮其实现。有一次,我看到邻居家买了一辆电动摩托车,便羡慕地左看右看。这一举动被晓辉发现了,他当天便到镇上买了一辆电动三轮车。他微笑着对我们说:“你们年纪大了,骑电动摩托车不安全,所以给你们买了一辆三轮车。”

  由于退休后经济条件所限,我多年没有购置商品房。当了解到我想回襄汾老家的心思后,他便决定将老家的房子拆除重建。2014年初春,破旧的几间北房全部拆除,建造了一幢新房。从拆除到落成、装满,总共花了近20万元。按常理,给老人建房的费用,兄弟三人应均摊,而晓辉考虑到两个弟弟的经济条件不太好,便独自一人承担,毫无怨言。

  老伴很少外出,最远去过临汾的侯马,她为此曾叹息过。当晓辉知道后,便安排我们二老到外地旅游。他们公司组团港澳游,晓辉便出资让我和老伴随团前往,先后到深圳、广州、香港、澳门等地观光旅游,让我们大饱了眼福。去年秋天,他告诉在北京上大学的女儿,让她为爷爷、奶奶当“导游”。

  晓辉不仅自己竭尽孝道,同时还引导两个弟弟和晚辈们行孝尽孝。每逢家人团聚之时,他都给他的几个晚辈讲“孝道”,并给他们一人一份“百孝篇”和“马孝歌”。每逢过春节,他都会带领全家集体给二位高堂磕头拜年。在他的言传身教下,晚辈们心里都重重地烙上了“孝印”。每逢节日,在外打拼的儿子、儿媳及上学的孙子们,都一个个打电话向我们问好。每逢我和老伴生日,他们都带上礼品回家为我们庆贺祝福。

  晓辉对自己的子女,在“孝道”方面教导非常严格,经常让他们认真学习和领会家里张贴的“百孝篇”和“劝孝歌”,还给他们每人一本《弟子规》和《三字经》,要求必须熟背和践行。

  在晓辉的精心教导和培育下,他的两个儿女做得越来越好。到了晚上,两个孩子争相给爸妈捶背、按摩、洗脚。有时晓辉工作忙得不可开交,十多天不回老家,两个孩子就提醒他:“爸爸,该回去看看爷爷、奶奶了。”看到孩子们如此孝顺、明理,晓辉和爱人都乐得喜笑颜开。

  晓辉的孝举故事,一传十,十传百,人们都为这个大孝子点赞。乡亲们见到我和老伴时,都羡慕我们。中国国学讲师焦金鹏将亲笔书写的“孝贤传家”的牌匾亲手赠予晓辉。晓辉说:“孝敬老人是我们每个炎黄子孙应该传承发扬的。我们应该多回家陪陪父母,帮他们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

相关阅读

    本文暂无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