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说“慎独”

2016-06-18 09:28:54 来源:临汾新闻网

说“慎独”

王永清

  “慎独”一词语出《中庸》:“莫见于隐,莫显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所谓“慎独”,就是指人们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凭着高度自觉,表里如一,不做任何有违道德信念,不做违纪乱纪之事,这就叫“慎独”。

  一个人在公共场合做到“慎独”并非难事。知道有人监督,就会注重言行,循规蹈矩。难在私底下、无人监督时,仍能坚守内心的澄澈,做到不放纵、不越轨、不逾矩,这样才方显一个人的做人境界。

  真正做到“慎独”并非易事,它关键是要顶得住诱惑,需要高度的自觉、极大的勇气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克制自己,与各种消极的东西抗争,从而达到老子所说的“见欲而止”的境界。《资治通鉴》有载,东汉安帝时,荆州刺史杨震,发现一个叫王密的人才华出众,便向朝廷举荐。朝廷接受了杨震的举荐,委任王密为昌邑令。王密深感杨震的知遇之恩,就在一个夜深人静之时,送上十两黄金表示感激。并低声说:“黑夜里,无人知道,您就放心收下吧!”杨震拒绝接受,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么说没有人知道呢?”说得王密羞愧难当,他急忙起身谢罪,收起金子走了。

  “慎独”是杨震灵魂干净的需要。他一生追求刚直清廉、公道正直,并以做“清白吏”要求子孙,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一个封建官吏的高风亮节。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有的人却做不到“慎独”。看到这样一则资讯:5月21日,汉宜高速上一货车侧翻,附近村民纷纷赶来哄抢泼洒在地上的小龙虾。面对接二连三发生的哄抢闹剧,不但“榨”出了哄抢者的“丑”来,也隐喻着社会道德底线的脆弱。

  “慎独”是一种心灵独处时的生存之道,是一种人生态度。牢记“慎独”二字,才能知方圆、守规矩,在欲望面前,不生觊觎之心、贪婪之念,自觉自警,人生必然变得芬芳而绚烂!

     

责任编辑: 吉政

上一篇: 【散文】品读夏天

 

下一篇: 【散文】荷韵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