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之韵
李职贤
夏日如诗,万事、万物让人眷恋,古诗人笔下的夏之韵多姿多彩,或令人欣喜、或令人遐思、或令人向往、或令人心动。
“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夹路桑麻行不尽,始知身是太平人。”夏日,布谷鸟歌声嘹亮,夏日的号角已奏响。花朵零落成泥,透过优美的诗行。夏天像一个身姿婀娜的浣纱女,风情万种,迤逦而行,愈行愈近。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夏风吹拂中,梅子次第成熟,一颗颗、一串串,挂在枝头,令人馋涎欲滴。我兴致一来,放舟小溪,跋涉幽径,得庇于绿荫的清凉,沉醉于黄鹂的悦耳婉转,浪迹于秀丽的山水间,还有比这更写意的事情吗?“永日不可暮,炎蒸毒我肠。”夏天热浪滚滚,让人如置身于蒸笼,人们对清风的思念,犹如对恋人的思念,而每一阵徐来的清风,都像赐给饥馑者的玉液琼浆,得之我幸。悠悠清风,吹拂着须发和衣裳,自有一番悠然自在的惬意。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诗人踏着如水的月光,酝酿出《西江月》这首佳作。明月、喜鹊、鸣蝉、稻花和蛙声,构织成夏之夜梦幻般的意境,个中妙趣,只能意会,不可言传。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夏日荷花轻如云,美如梦,风光无限。“荷花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有莲堪采直须采,莫待无莲空采枝,诗人未见采莲人,先闻采莲歌,且歌且采,且采且歌,采莲如作赋,佳赋传千年。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夏天,最苦莫过耕田人,农耕之艰辛跃然纸上,有种直抵骨髓的力量。然而,烈日当空,青秧盎然,触目所及,但见三五老农挥锄或除稗于菁菁陇亩间,构成一轴唯美的农耕画面,将夏之韵推向极致。
责任编辑:张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