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立秋诗话

2016-08-12 10:47:47 来源:临汾新闻网

立秋诗话

聂顺荣

  每年8月7日或8日太阳到达黄经135°时为立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秋,揪也,物于此而揪敛也。”立秋是24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是我国最古老的八个节气之一。

  立秋是一个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节气,是气候由热转凉,再由凉转寒的过渡性季节。立秋后下一场雨,气温就下降一些,民间常说:“一场秋雨一场寒。”在历朝历代诗人心中,节令之秋往往喻示着人生之秋、心情之秋,很多诗人都借景抒情,留下了不少悲秋之作。宋人杨齐《立秋后有感》云:“功名未了男儿事,争遣心头系得旌。”这些诗句所抒发的,都是光阴虚度秋意浓的悲凉。

  唐代大诗人白乐天常在立秋日惦念远方朋友,其怀念元稹的诗作《立秋日曲江忆元九》便是佐证:“下马柳阴下,独上堤上行。故人千万里,新蝉三两声。城中曲江水,江上江陵城。两地新秋思,应同此日情。”当然,也曾有朋友以诗回赠,如李绅的《奉酬乐天立秋日有怀见寄》。遗憾的是,诗人只能遥相忆念,只能独自登高遣怀:“独行独语曲江头,回马迟迟上乐游。”(《立秋日登乐游原》)。

  然而,秋天并非都是“秋风秋雨愁煞人”的凄凉。刘禹锡赞秋咏秋之作《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全诗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开阔辽远而又富有生气的画面,营造了一种昂扬向上的气势,引人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王勃《滕王阁序》中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以落霞、孤鹜、秋水三个意象,组成了一幅流动的壮美图画。那盈盈秋水,带着清澈的凉意,随着暮色浸染,有着一种说不出的自然哲学之美。诗句中有远有深,境界开阔,给人以强烈的秋天立体美感,让人多了一份深思和思考。

  立秋之后,农作物生长旺盛,极需水分,所以民间有“立秋雨淋淋,遇地是黄金”之说。在古代,倘若立秋遇到干旱,就要求雨。公元1073年立秋日,时任杭州通判的苏轼奉知府之命带领县令周邠和徐畴求雨,《立秋日祷雨宿灵隐寺同周徐二令》的诗中提及到。

  “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杜甫《立秋》)跨过立秋这道栅栏,夏日的浮躁渐次内敛为深沉的美丽,秋日的草木摇响了季节的风铃,一个金灿灿的季节正向我们悄悄地迎面而来……

     

责任编辑: 吉政

上一篇: 【散文】秋雨

 

下一篇: 【散文】乡村秋日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

相关阅读

    本文暂无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