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亲情玉米

2016-10-14 11:09:51 来源:临汾新闻网

亲情玉米

严巍

  我从小就喜欢吃玉米。

  记得每到玉米收获的季节,母亲就会拿一些玉米给我煮着吃。等锅里的水烧开后,就把玉米放进锅里,一会儿,满院就飘出了清香的玉米味,我们使劲吸着鼻子,嘴里流出口水,一年没有闻到这个香味,没有品尝到玉米的香了。等煮熟后,我们姐妹几个抢着吃,热玉米烫得我们手拿不住,母亲就用筷子扎住玉米芯,然后递到我们手里,我们一个个举着玉米像小猴子似的迫不及待地啃了起来,哪怕被烫得哧哧哈哈,母亲在旁边提醒:“慢点吃,锅里多着呢。”

  母亲还会烤玉米,稍微老些的玉米,母亲就把它放在火上烤。母亲做完饭后,煤火就不太旺了,此时烤玉米正是好时候,烤出的玉米焦黄焦黄的,有韧劲、有嚼头,我们一个个吃得津津有味,嘴上黑乎乎的,像长了胡子,惹得母亲笑弯了腰。其实更好吃的是母亲做的玉米糕。母亲把玉米剥成一粒粒的籽,剥满满一盆,黄澄澄的,然后端到村头的碾子上把它碾成糊状,拿回家再和上一些白面,放些葱花、蒜末和盐,再摊到笼屉上蒸熟,玉米糕就做成了,香甜、美味、可口。即使现在回想起来,也依旧让我念念不忘。

  长大后,我离开了农村,到城市上班。每逢玉米成熟的季节,母亲不顾家中农活繁忙,总会忙里偷闲,骑着自行车从三十里外的乡下给我送一些来。那一路,上坡下坡,曲曲弯弯,骑一半、推一半,即使我单人空车回去,也是汗流浃背,需要花费三个小时。母亲如今已经头发花白,我劝她不要送,想吃就到市场上买一两个回来,不必老远来送。后来我明白了,自从参加工作后,我回家的次数就越来越少,母亲是趁送玉米的机会来看我。在母亲眼里,与儿女的距离无论多远都是零距离,风雨无阻,不管坡多陡、路多远。

  后来母亲年纪大了,不能给我送玉米。今年,没想到大姐给我背来一大包玉米。大姐说:“今年雨水大,玉米成熟得晚,我捡最大的给你送来。”大姐的身影、言语像极了母亲,她把玉米送到家里,喝了口水就转身要走,无论我怎样挽留,她也不肯留下吃顿饭。晚上,我把玉米煮好端上来,女儿吃着说:“大姨送来的是绿色食品呢,真香呀。”我想起大姐背着一大包玉米要倒几趟车,心中顿时满满的感动,动情地说:“嗯,真香!”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

相关阅读

    本文暂无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