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红薯情怀

2016-12-09 11:32:25 来源:临汾新闻网

红薯情怀

章中林

  “就为了这些红薯,你跑了一百多里。

  红薯,街上哪里都是。”妻子看着边抹汗边向憨笑着的父亲嚷嚷着。我对她睒了睒眼睛,她才安静地接过红薯进了厨房。

  红薯的孕育是从牛粪的怀抱里开始的。父亲披件雨衣,用一条毛巾裹着头,到荒地里整畦起垄;而母亲则到地角把红薯藤割回家,剪成一节一节的小段儿,挑到荒地里。红薯的扦插很轻松,趁着小雨插进土里,连培土都省略了,而它们照样一节一棵红薯的蓬勃生长起来。这样顽强的个性,又是谁能有的呢?

  红薯插下之后,四周是密密层层的野草和青蒿,墙一样,连阳光都不想施舍一点给它,连养料都不想剩下一滴给它。站在红薯地旁,你能从哪里看到红薯呢?看到的也只是黄黄的、小小的红薯叶,让人心生怜惜。

  地里锄了三遍草,田里治过三次稻飞虱,父母才记起红薯。而这时,红薯地里的杂草已经过了膝。烈日当空,父母带上一条小板凳、一个小锄头就下了地。他们一点点地将杂草从地里清理出来,把红薯藤理顺,还它们一个自由快乐的生长空间。红薯呢,也不恼,能自由呼吸了,它们就可着劲儿地舒枝展叶。几日下来,一块荒地就被红薯叶铺得满满当当,连一点空隙都没有。那杂草再想扎根,连寸土也难找到了,只是偶尔有一两根挑着瘦茎,瑟瑟地立着。给点阳光,它就欢笑;给点雨露,它就跳舞;这写的应该就是红薯吧。

  “七长上,八长下,九月长个大疙瘩。”红薯开不开花,我没有一点记忆。经霜后的红薯茎枯叶散,父母就挑着竹篮,提着锄头下地收获。你别看红薯一生没有受到多少关注的目光,但是它却从不自怨自艾、自暴自弃。瞧,一棵薯藤,一锄下去,就是五六斤红薯,多的甚至达到十三四斤。什么作物才能有这样的收获呢?要说红薯第二,恐怕没有什么作物排第一。

  红薯就是这样,它从不事张扬,却把又大又圆的甘甜之果无私地奉献给人们,让人们为它而欢呼雀跃。这样朴实无华,要求于人的少、给予人的多,这不正是我那憨厚淳朴的父亲写照吗?

  红薯挖回家,母亲放在地窖里堆着。我们煮红薯粥、贴红薯片、烤红薯吃、做红薯角、切红薯片吃。

  红薯用它那朴素的形象、绵长的香甜,直勾勾地吊着我们的胃口,以至于我们没有了它,就似乎吃饭都没有了滋味,吵着、闹着,直到母亲满足了我们吃红薯的心愿才消停。

  望着日渐老去的父亲,望着静悄悄地躺在厨房一角的红薯,我的眼角湿湿的,有些恍惚了:一片红薯一片心,片片红薯蕴真情。

     

责任编辑:实习生王楠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

相关阅读

    本文暂无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