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可贵的文化自觉

2016-12-10 09:58:54 来源:临汾新闻网

可贵的文化自觉

——读刘合心新著《集外三编》

王庚星

  打开刘合心先生的新著《集外三编》,在散发着油墨香味的书卷里,我们很快就进入到远古时代尧王时期的土阶茅茨尧天舜日,穿行到晋国金戈铁马血雨腥风,倏尔又沉浸在怀念故友老师领导的气氛之中,历史的烟云一阵阵掠过眼帘,仔细阅读那一行行文字,似乎在描写历史反思历史在探讨历史,有一种深沉思索的主线贯穿其间。任何历史都是当代史,这句名言也在告诉我们,刘合心笔下的历史叙述是一种带着研究探索自我感悟的历史,是一种贴着明显标志痕迹的历史,而这一切都把我们带入一个新的境界,使得我们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中品味,在品味中升华,这种历史文化散文留在我们认识的领域的最大的收获就是文化的自信。

  说到文化自信,其实文化的自觉更为重要。国人普遍的文化自信急需要文化人的自觉,只有文化人过去称为士的阶层的人的不懈努力和默默奉献,自觉地传播和传承历史传统文化,才能取得国人的文化自信。而这一点刘合心为我们做出了榜样,他身体力行单枪匹马冲锋在前,写出大量历史探索性文字,而且带领市三晋文化研究会的精兵强将在这方面做出突出贡献,更难能可贵的是携手一批老干部共同担负起传承传播文化的重要使命。在书中他为不少老干部的书作序帮助其出版等就可见一斑。

  执着追求不懈努力。在尧文化的研究和开发方面,年近七旬笔耕不辍的刘合心可以说倾注心血殚精竭虑,给我们留下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在这方面已经成为闻名全国的专家,多次在全国性论坛会议上作主题发言。更令人称道的是在修复尧陵上,为改变过去破败不堪尧陵面貌,他好像一名和尚到处“化缘”,终于使得一、二期工程矗立在世人面前。虽然退休离开工作岗位,但是念念不忘尧文化研究,处处牵挂着尧陵的开发,只要有商贾交谈,他都不失时机地提及为尧陵投资事宜。拳拳之心天地可鉴,令我辈赞叹敬佩。

  说了做人之后再言写书,刘合心先生写了9本书,这些书记录了他人生的轨迹,也反映了他在尧文化和历史文化中的探索,也可以说给我们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而年近七旬依然笔耕不辍的原动力就是文化的自觉。

  说到该书的特点,在形式上做进一步的分析,我以为有如下特点可以提炼。第一,全书体例明晰。以三为枢纽,也就是以三尧三辩三评三山三教三悼三碑三序等贯穿全篇作为主线,把一堆散乱的珍珠联系在一起。使得读者有一种提纲挈领的总体把握,对该书有一个清晰明确的认知。本来是《集外三编》,也就是作者的主要著作之外的散乱的文章的结集,但是有了这么一个体例就显得主题突出,个性彰显,脉络清晰。与此同时,这一个个三中间既有内容的各异又有文体的不同,而刘合心熟练老道地把握了这些文体且运用自如,足见其文字文学功底深厚。第二,内容丰富多彩。纵观全书可以说内容包揽了对传统文化的意义的阐述,以及自己执着而又卓有成效的研究成果,读来令人感叹良多。尤其是他第一次提出临汾要学习山东曲阜孔庙的开发,建立“三尧”(尧庙、尧都和尧陵)的建议以及建立尧文化研究院的提议,既有深度又有新意。有对老同志著书立说的鼓舞与鞭策,有对历史错误事实有条不紊地辩驳,层层推进的实证,读来令人颌首称奇。有对失去老师同事下级的怀念,其情其语显现笔端,读来令人感动不已。更有碑记情才兼茂,言简意赅,意境深远,读来令人回味无尽。第三,语言特性明显。作者的文笔活泼生动形象,增添了可读性,这里也能清楚地凸显出余秋雨大文化散文的特质。融散文化语言和哲理性为一体,融叙述和思辨为一起,使得人们在阅读中既有诗的享受又有哲学的思考,特别是作者对某些历史事件的求真探索精神令人佩服,我以为在该书中更值得一提的就是那引人注目的“三辩”,令人信服叹服。总之,这是一本青少年阅读历史文化的好书,也是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教材。

     

责任编辑: 吉政

上一篇: 【散文】书的呓语

 

下一篇: 【散文】岁月留香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

相关阅读

    本文暂无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