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我的爷爷

2016-12-16 11:23:52 来源:临汾新闻网

我的爷爷

 乔毅

  有一种情怀,不能割舍;有一种情感,梦萦魂绕,叫人久久不能忘记。

  爷爷离开我们四十多年了,虽然日久年长,却在我的心中不能磨灭。爷爷原籍赵家庄村人,共姊妹五人,因家里人多贫穷,十二岁时,他的父亲便把他送到张望村的一个木匠家里,让他跟着学做木匠。

  那时,爷爷每天的工作就是早起晚睡侍候师傅。早起开始打扫卫生,生火、熬水、帮助师娘做饭。除此之外,还得喂猪、放羊、割草。有一次,他冬天放羊回去,师娘竟没给他留饭。天黑了,他想一个人回自己家吃饭。出村没走多远,路边一个大概二尺高的东西向他移动,他想一定是狼,只好一边往回退,一边手里紧握一根放羊的小锨。听大人说过:狗怕摸,狼怕掇。就这样,他回家自己吃了点猪食就去睡觉了。第二天放羊路过一看,昨天晚上吓他的原来是一团蒿草。

  爷爷勤劳聪明,学徒多年基本学会了所有的日常木工手艺,成了师傅的出师门第。为了把学到的木匠手艺做下去,他只身来到大张村的街面开了木铺。

  爷爷高大魁梧,双眼炯炯有神,白色的胡须,经常被一根镶在右前胸银链上的袖珍小梳子捋得干净柔软,随风飘动。每逢出门,他就会从一个绿色的眼镜盒子里取出一副镶金的圆形眼镜戴上。那种文雅的形象,行走在乡间,仿佛一位教书的先生。

  爷爷很勤劳,从不肯歇息。除做木匠外,他常常会去地里耕作,木活和农活兼顾。他常教导我要热爱劳动,要腿勤、手勤、嘴勤。为了培养我热爱劳动,我五岁时,爷爷就为我做了两只小木桶和小扁担,让我用小桶担水洗菜、担水蒸饭。

  作为手艺人,爷爷干活从不计较钱多少,有钱给点钱、没钱吃碗饭。他的和善、仁义得到了社会的尊敬。他常说:“学会手艺,艺不亏人。学会手艺,不缺饭吃。”从小只要我在爷爷身边,他就会教我拉线、打线、拉锯、凿铆等。由于我人小、力气小,常常拉得跑线,他会耐心地手把手教我。他教我学的做得最多的就是用手刀加工做的木塞子或帮他蘸胶钉木塞子。

  爷爷虽不识字,却懂得很多道理;虽不能看书,却能讲很多故事。他总会给我讲一些草船借箭、空城计、王祥卧冰孝母等等。让我最佩服的是爷爷会打算盘、会口诀。

  在我的脑海里,童年是一段让我难以忘怀的欢乐时光。因为有了爷爷的陪伴,使我享受到其他同伴没有享受到的乐趣。

  每次进城,他把搭裢往肩上一搭就走了。每逢望着爷爷这种背影出门,我就知道爷爷回来一定会给我带好吃的。放学回来,我总是急不可待地去村口等待爷爷的身影。爷爷回来,总是把肩上的搭裢装得满满。搭裢往炕上一倒,有洋糖、苹果、梨、柿饼、火烧等。看到孙子们的哄抢,爷爷高兴得合不拢嘴。爷爷也用他的巧手,为我们做了很多木制玩具。

  爷爷身体硬朗,这和他的经常劳作有关。他常说:“人不动和机器一样就会生锈。要少吃勿饱、饭吃七分,清汤少盐。”他从不吸烟,偶尔会喝酒,冬天时常打些散酒,用锡酒壶在锅里烫热喝上两口,清热解毒。

  从记事起,我就和爷爷住在一间约十平方米窑顶上面的小房里。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言传身教,深深地印在我心上,影响着我的成长、影响着我的人生,至今还常浮现在眼前。我想念爷爷,怀念跟他在一起的点点滴滴……


     

责任编辑:实习生王楠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