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元宵花灯
姜宝凤
俗话说:“除夕的火,元宵的灯”。正月十五元宵节也称“灯节”,唐朝大诗人卢照邻有诗曰:“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唐伯虎也说:“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看来正月十五赏花灯、玩花灯,是元宵节一项不可缺少的习俗。
在我幼时的记忆里,元宵节是比过年更热闹的日子。不仅有香甜的汤圆,有光彩夺目的烟花,还有各式各样的花灯。那时家里穷,物质匮乏,因此每到元宵节,我们小孩子便央求大人为我们扎花灯。我的父亲是村里的舞龙灯高手,因此扎花灯对他来说也不在话下。元宵节那天,父亲一大早喂完猪,将院子打扫得干干净净,就坐在饭桌上给我们兄弟几个扎起他最拿手的鲤鱼灯和孙悟空灯。我们则替他做“小工”,找竹篾、彩纸,拿铁丝、糨糊、蜡烛。有时候我们自己也学着做,做的当然是最简单的灯,如四四方方的箱子灯,棱角分明的三角灯。
好不容易盼到了夜幕降临,和小伙伴们每人手提一盏自制的花灯,带着一份欢喜,一份炫耀,一份得意在人群里面穿梭奔跑,嬉笑打闹,一直疯玩到人群散尽,我们才恋恋不舍地回到家里。这时母亲早就煮好了汤圆,一家人一边围坐在一起吃着热腾腾香喷喷的汤圆,一边畅谈着一年的打算,其乐融融的场景至今让我回味无穷。
再后来我逐渐长大了,也买过集市上那种用塑料做成的花灯,虽然样式新颖,放上两节电池不仅亮还能放音乐,但怎么也找不回儿时玩自制花灯的那份感觉了。我想,回味过去,难忘的不仅仅只是一盏花灯,更是一种对岁月的慨叹和对亲情的牵挂。
责任编辑:张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