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古典诗词
牧轩
想必许多读者都看了春节期间中央电视台播放的第二季《中国诗词大会》,它以其纵横捭阖的集纳,让观众打心眼里发出对传统文化的由衷钦佩。现场100位诗词达人婉转激荡的对抗比赛,让更多的普通观众聆听到古人妙笔生花的声音,走进古诗词瑰丽精妙的艺术世界,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恒久魅力。100位选手都是普通人,但诗词给了他们丰富有趣的生活,诗词让他们在喧嚣的现实生活中保持着一份心中的恬淡与宁静。
拥有古典气质的夺冠才女武亦姝,横跨汉字听写大会、成语大会和诗词大会的全才彭敏,北大工科博士陈更,独臂女孩张超凡,修车大爷王海军,千磨万击还坚劲”的抗癌农民白茹云……可以说,每一位选手都是光彩亮丽的,每一个身影都是被诗词墨香浸染过的。
八十多岁的老母亲没学过诗词,但非常痴迷《中国诗词大会》,每晚早早等在电视机前期待着节目的开始。她悟性高,完全懂得古人留给我们的那些经典诗词里,有慰藉人生的精神给养,有耐人寻味的审美趣味。凡是热爱古诗词的人,一个共同的原因是因为其中有太多现代人完全给不了你的那种生命感觉。是的,从50后、60后到00后,都有着咿呀学诗的共同经历。无论童叟都能念诵几句古典诗词——“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那些美丽的诗词穿越时代而仍坚守着浸润心灵、启迪人心的力量。
武亦姝,只有16岁,能熟背2000首古诗词,古文积累水平令人艳羡不已。她身上那种“闲看花开花落,漫随云卷云舒”的从容淡定,她古雅秀润的丽影气质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比赛过程中她反反复复说的就是“我就是喜欢诗词”“能参加比赛就很开心了”这种无功利心正是她能真正走入诗词世界的秘诀。
白茹云,令我感动流泪。她来自河北邢台市南和县,一位普通农家妇女,2011年罹患淋巴癌,在病床上与诗词为伴。诗词,成为她纾解苦痛的解药;诗词,成为她抚慰灵魂的处方。她就是顶霜傲雪的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的《梅花》一定抚慰着她寂寞伤感的灵魂。她说她厌恶俗气,虽贫穷但灵魂高贵。她以看书背诗抵抗着那些俗气的东西,所以每次放羊的时候都在吟咏那些优美的诗句。
我们应该向白茹云学习致敬。在我眼里,她不次于那些大学者。她像是一位旧式读书人,生活几乎没有诗书以外之谈。在我的心灵岛屿里,也离不开诗词的滋养。我买了各种版本的唐诗宋词,也摘抄了不少。一些名句我反复抄写——“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遍陇头云。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满树和娇烂漫红,万枝丹彩灼春融。何当结作千年实,将示人间造化工。”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古典诗词的甘霖浇灌着我愚钝的心灵,也让我感悟着古典诗词的诗意人生。
责任编辑:付基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