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至今,只有美食与爱不可辜负。我的家乡吉县,不光有甲天下的壶口瀑布、扬名中外的苹果,更有着许多世人皆知的美食,臊子面只是其中一种。
不论我们走多远,总是习惯于家乡的味道,提到家乡的臊子面,我不禁垂涎三尺。周日,我们姐妹几个约好,去看望住在中垛乡的姑妈,顺道去品尝地道的中垛臊子面。
一路颠簸后,我们到了中垛村,远远就看到姑妈在村口眺望着,风无情地吹着姑妈的头发,被风扬起的发丝肆虐着。姑妈的身体依然硬朗,但是皱纹更深了,脸上的沟壑无情地勾勒出岁月的沧桑。
姑妈把我们迎进屋内,我们盘腿上炕,开始唠家常。表姐却忙开了,先是和面,和面是有讲究的,要用温水和面。为了让面团更劲道、有嚼劲,表姐还加了两个生鸡蛋、一小勺盐和碱面。
为了手擀面的软滑,和好的面团用湿布盖好,这叫醒面。随后隔一会儿反复地揉压,增加面的弹性。面团醒好后,用手工擀面,长刀切面,保证面条长而均匀。要品尝最正宗的手擀面了,我们是那样迫不及待。
在醒面的间歇,表姐又去准备臊子。臊子的主料是红、白萝卜切成正方形的碎丁,再加点肉丁、豆角丁,黄花菜切段,烧豆腐、白豆腐切块,海带小块,葱、蒜末等一律见块不见丝。表姐切好食材后,姑妈用油菜籽油烹饪。姑妈说菜籽油是保证臊子面纯正的根本,因为植物油比动物油更健康。
说话间,姑妈往铁锅里倒了少量的菜籽油,然后把红辣椒放入,辣味瞬间飘满整个屋子,酱油、醋少许,辣子、花椒、肉丁等适量,经过均匀地翻炒,让各种调料的香味浸入菜中,保证香而不腻,随后加入清水。姑妈说,臊子面的汤要清而不浊。
还没回过神,表姐已将细细的、长长的刀切面整整齐齐地摆放在盘上。表哥用大火煮水,面条均匀洒脱地被表姐下到锅里,挑出来的面出锅时用水再过一次,这样的面才不会粘在一起。
臊子熟了后,姑妈很熟练地挑面,把滚烫的臊子浇到面条上,臊子面就好了,只见碗里红绿搭配,色香味俱全。我接过姑妈递过来的面,挑上一筷子面条,我们姐妹几个都顾不得斯文,开始张大嘴,大口大口地吞食。又辣又香,舌尖上的味蕾一下子全打开了。抹一把额上的细汗,那叫一个舒服。
无论我走多远,只有家乡的味道熟悉而顽固,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定位系统,永远牵绊着记忆深处的故乡,多少年后,故乡的模样变了,但家乡的味道历久弥新,永远不变,成为我深深的眷恋。(李福琴)
责任编辑:付基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