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花池遐思
李关良
在临汾一中的校园里,我最喜爱去的地方就是学校的莲花池;与朋友们说起一中的历史,莲花池也每每成为热议的中心。
这日午后,云烟氤氲,轻轻地、低低地抚摸着窗棂。有人敲门,两位同道来坐,大家说起学校的事情,兴致越来越高。添茶续水间,莲花池自然而然地成为众口称善的谈兴与热点。
说起莲花池,临汾的老人们都会翘起大拇指连声啧啧,说她是山西省临汾第一中学校的诞生地,从当年的晋山书院到平阳中学,从山西省立六中到五十年代的临汾中学,一路走来,是一中的地标,是临汾的骄傲。
120余年的深厚底蕴,临汾一中驰名三晋、享誉华夏。在那风雨如磐的年代,周恩来曾在莲花池畔演讲,播撒马列主义的革命火种;贺龙曾在此振臂呐喊为国民革命抗击倭寇大声疾呼招募兵壮。因为,在这片沃土,在莲花池旁,中国共产党临汾第一个党支部就在此地诞生,而播种者就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彭真。在莲花池的记忆里,究根溯源,那就是:革命靠人民,人民是英雄,人民就是历史的创造者。莲花池以博大的胸怀、智慧的境界、知识的乳汁,培育了一批又一批国之栋梁。莲花池,涵养了临汾一中,地灵人杰啊!说起峥嵘岁月,说起昔日辉煌,谁不为莲花池骄傲,谁不为临一中自豪!
2011年9月,临汾一中迁往滨河西路,“学苑路”应运而生。占地450亩的美丽校园中央,也有一个水波粼粼的人工湖,大家的意愿,还叫“莲花池”,于是,莲花池于此重新安家落户,临汾一中继续文脉相传。蜿蜒曲折的堤坝四周垂柳依依,花树密布,池中坡岛,小桥拱抱,流水潺湲,喷泉叮咚,红色小舟泊于池边。你若有闲情逸致,大可摇船漫游,临池引吭,只是不要让碎玉银屑的浪花打湿您的衣裳。堤南10余米处,著名书法家樊习一先生挥毫泼墨题写的“莲花池”碑石,赳赳屹立,彤彤吐虹,堪称校园地标景观,见证着临汾一中继续开创教育的新辉煌。
岁月寂安,午后的阳光柔和而不失热烈。清风徐来,知名的和不知名的鸟儿、虫儿在莲花池四周密密的树叶下、草丛中浅吟低唱,丁香吐馨,紫薇嫣然,莲花池仰卧在校园的怀抱里,美丽且安然。这个季节,百树尽翠,蔷薇迷人,莲花池簟纹似水,新校园风景如画。看那一丛翠竹竞节,一榭亭台映秀,一湾拱桥吐波,一群鲫鲤嬉水,给炎炎夏日带来丝丝清凉。偶有白天鹅飞临,嘎咯俏吟,舒展银翼,引颈傲视,洞察环顾,冷不丁叼起一条小鱼,旋即匿身喷泉之阴,教人忍俊不禁。草坡上两只栩栩如生的小鹿,双耳尖竖,嗔目圆睁:好你个白天鹅,竟敢到我们的领地偷食小鱼……这里幽静不乏空灵,蓬勃的诗情令人格外向往,盈溢的哲理引人沉思悠长。
我在莲花池畔徘徊,池水淙淙敲打着我的耳鼓,拨动着我的心弦。百年老校,载誉而行;百年名校,负重前行。“办三晋名校、创中华一流,育创新人才”的历史使命落在新一中人的双肩;以人为本,以德立校,科学管理,和谐发展,是新一中人一以贯之的办学思想。在临汾一中,培养“学习型、研究型、专家型”这“三型”教师是这里教师发展目标,不管你是学士、抑或硕士,为“士”者,第一是学习,第二、第三还是学习。继续学习,方能永续发展。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溯源筑渠引来清凌凌长流水;就如同莲花池的水,日夜循环,吐故纳新,厚植莲花,茁壮百树。诚如此,临一中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忠于职守的敬业精神,顾全大局的协作精神,开拓创新的拼搏精神,就可以转化为“三自”(自尊、自信、自强)“三成”(成人、成才、成功)教书育人的伟大目标精神源泉。
我在莲花池畔久久地徘徊复徘徊,我想收回远驰的思绪,却觉难;流水潺湲,画树常青,树上铭牌在召唤:临汾一中时时美、处处景、日日新,请您移步植物园……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