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汾东支队老营长宋文英
梁希民
抗战时期,临汾汾东支队战绩卓著,支队长是景仙洲,人称“景疯子”。他手下一员骁将从排长、连长到营长一直跟随多年,叫宋文英,也非常了得。2005年出版的《汾东支队》,里面记录了不少精彩的战斗故事。
汾东支队一开始叫汾东游击队,只有几十个人,后来发展成为团级部队。他们有过多次著名的战斗,比如“夜袭小贾村”“击毙日寇联队长”“大刀砍汉奸”“火烧日寇马棚”“炸毁日本火车”“榆木炮痛击日寇”“活捉阎军少校”等。
宋文英出身贫农,能吃苦耐劳,善于学习,作战勇敢,深得景仙洲重用。汾东游击队还是连级建制时候,他就是中队长;营级建制时候一共有三个连,他是一连连长;成团级建制后他又升任营长。
宋文英参加或领导了好多次战斗历程。
1938年7月7日他们在临汾东侧的官雀村打了一个漂亮的埋伏战,消灭了十几个日寇和10个伪军。1939年在处罚汉奸张其富、激战洪洞郭家节战斗中都取得了胜利,消灭了40余个日寇和伪军。
1940年夏天,日寇和伪军把临汾乔李老百姓的五百多只牛羊抢走了,关在乔李镇准备宰杀。宋文英奉命带一连到了警备队门口大声喊话:“我们是汾东游击队,要把日本鬼子抢的牛羊全部赶回去!不怕死的就开枪!”连喊多次,敌人早就知道汾东游击队的大名,吓得不敢吱声。宋文英他们冲到关牛羊的院子里赶牛羊。一开始,黑夜里陌生人赶牛羊,牛羊不听话,挤成一团不走,多亏他们提前找了会放羊的老乡,吆喝了一会儿并用准备好的香点燃,举过头顶在前面引路,牛羊乖乖地跟他们走了。自始至终他们没有放一枪一弹,精彩地完成了任务。次日清晨,老百姓喜气洋洋领回了各自的牛羊。
1943年6月,他们得知,日寇抓了三十多辆骡马大车将于21日上午由伪军中队率领一百多人去上阳村抢粮食。宋文英带领一连在尚坦支队长(当时景仙洲已经调回延安)的领导下,精心选择准备伏击地点和路线,挖工事,搞伪装,静静地埋伏在大阳镇到上阳村的一条土路的两侧高地上。形成了一个一里多地的“口袋”。上午9点多,敌人的骡马车队果然出来了,而且慢慢地进入了埋伏圈。一声令下,枪和手榴弹齐发,打得敌人魂飞魄散,骡马乱蹿,不到半个小时就结束了战斗。打死近一百人、俘获四十多人、缴获一百多支枪和大量子弹,还有三十多辆马车骡马,而且我军无一伤亡!
最精彩的一次,是配合太岳三分区十六团在洪洞韩略村伏击日寇观战团。战斗中,宋文英带一个连在青树堰担任对韩略村据点日寇的警戒和打援任务。伏击战打响后,据点里的鬼子果然出来增援。他们与鬼子激烈战斗,日军终不得前进一步。那次十六团伏击战歼灭了多名日本军官和13辆汽车。这就是《亮剑》的故事原型。1955年的开国中将徐立清在回忆录里说:“韩略村伏击战消灭了200余名日军旅团‘神勇军官’。”
为了对老前辈更多了解,我们在档案局找到了老人家的档案。他于1912年出生于临汾乔李北高村。1937年参加了临汾的抗日县大队也就是游击队,后来在六中心区机干营当排长。1940年-1946年在汾东支队当连长。1946年-1949年年在八纵二三旅六八团二营当大队长和营长。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北京第一监狱、临汾县监察委员会、临汾专署工农干校、地方国营侯马砖厂当过科长、主任、副厂长等职。后来得了胃病,也想回老家临汾,所以1962年调到了临汾三监狱。次年离休。1989年去世的时候78岁。
前不久,我和宋文英的儿子宋武强去看望了老人家的通讯员86岁的刘玉凡老人。老前辈见到我们非常高兴,打开了话匣子,聊了一个多小时,从言语表情里可以看出对老领导的尊重和爱戴。
宋文英对孩子们要求严格,几个孩子都人品端庄、工作勤奋,深得大家的尊敬。老人家对邻居、朋友、亲戚也都非常好,热情、直爽,敢于仗义执言,大家都很尊敬。
转眼之间,老前辈已经离开我们快三十年了。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新中国已经雄立于世界。今年5月17日是临汾解放七十年纪念日,把这篇短文当作对临汾解放的纪念吧!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