床头前的合影
——献给永远十五岁的共产党员刘胡兰
乔国强
(一)
人的一生其实很短暂,
一转眼我已进入了知天命之年。
每每闲暇,
总爱回忆过去,
沉浸在与您相识的从前。
在我上小学期间,
清明时节的某一天,
父亲领着我来到您的塑像前。
我双眼饱含着泪水,
第一次听父亲讲述,
那腥风血雨残酷无比的一天。
一九四七年一月十二日,
一个近似黑夜的白天,
墨一般的乌云,
在山西省吕梁市文水县云周西村翻卷。
一位十五岁的共产党员,
像钢铁巨人屹立在铡刀面前。
面对敌人的种种诱惑和恫吓,
革命信念超越了生死关。
胸中燃烧着烈火,
目光像一把利剑,
嘴里迸出斩钉截铁的誓言,
“怕死不当共产党员”。
横卧铡刀下面被截两断。
这段是头颅,
那段是心胆。
乌云被映红,
黄土被浸染。
热血青春换得江山壮,
壮志豪情充溢天地间。
您的事迹胜过神话中的各路豪杰,
您的名字飞遍了祖国的万水千山。
一代伟人知道后也是悲伤哀痛,
挥毫泼墨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八个大字雄健有力金光闪闪。
那次我与父亲在您塑像下合影,
把它放得大大的,
悬挂在了我的床头前。
……
(二)
再转眼已过二十年,
也是在“细雨霏霏,寒意微微,
东风柳上归”的清明时节的某一天,
我也带着上小学的女儿瞻仰您的纪念馆。
凝视着那高耸挺拔的雕塑像,
响遏行云的壮歌响耳边。
我给女儿讲述着父亲讲给我的从前,
人生的价值是什么?
有志不在年长短。
生命的永恒是什么?
春秋十五寿无边。
我们还看见,
在您血沃的黄土上,
有一片特别茂密的红花绽,
竞相吐蕊,
芬芳弥漫。
似乎在告诉人们,
人就应该这样生,
路就应该这样走,
志就应该这样炼。
这次我也和女儿在您塑像下合影,
又把它放得大大的,
悬挂在了女儿的床头前。
……
(三)
弹指一挥又过二十载,
如今女儿已近而立年,
虽然她还没成家未立业,
却立志要把下一代人来浇灌。
又是清明时节的某一天,
女儿一声令下召唤表哥、表姐的孩儿们,
从太原、上海、武汉等地,
来到您的纪念馆。
女儿给孩子们讲起,
您是新中国成立以来,
唯一“三代党和国家领导人”题过词的小英雄,
更讲起,
您不惧国民党的血腥屠杀,
在阎锡山匪军的严刑拷打和铡刀面前,
像钢铁般坚强,
雷电般威严,
宁死不屈,
血染破碎的河山。
看到亭亭的松柏更绿,
茂盛的树木更壮,
烈火般的花儿更艳。
女儿觉得革命先烈的光辉形象,
就应该这样一代一代被敬仰、被爱戴。
您的“只要有一口气活着,就要为人民干到底”的精神,
就应该这样一代一代坚守着往下传。
这次女儿和孩子们也是含泪在您塑像下合影,
再把它放得大大的,
悬挂在了每个孩儿的床头前。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