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过后要“收心”
严水泉
七天春节长假已经结束。2月11日,节后上班第一天,走在路上,同事之间相互拜年,道个祝福;人们碰到一起,交流着各自过节情况,谈论春晚节目好孬,彼此分享春节带来的快乐与幸福,仍有一股浓浓的年味。的确,按传统习俗,过年要到正月十五闹过元宵才算结束。然而,从实际情况看,上班后,各项工作已全面展开,需要尽快走出过年状态,进入工作状态。
对中国人来说,春节是最重要的节日。热热闹闹的春节令人陶醉,可长假结束后,一些上班族却患上了节后综合征,犯困、犯懒、乏力、失眠、抑郁。因此,节后“收心”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过年状态有碍工作开展。每一项工作的落实,不仅需要人头到位,还需要我们潜心思考、耐心琢磨、真心付出,如果心里还惦记着走亲访友的事,心思就难以放到群众身上;脑子里还在上演精彩的文艺晚会,对手头的工作就会无所用心;身心还像假日一样懒散,工作就会开小差,比平时慢半拍。应该看到,节日里适当休息,是为了节后更好地集中精力工作,而不能把长假“放松”变成“放纵”;节日里适当娱乐,是为了节后更开心地工作,而不是为了找累;节日里适当走亲访友,是为了节后更好地扬帆出发,而不能沉湎其中。
节后上班意味着进入正常的工作时间,尤其是政府部门和服务部门,面对的是老百姓,服务的是广大群众,一举一动老百姓都看在眼里,一言一行都关乎政府部门的形象。因此,不管是否有人上门办事、是否有领导检查工作,都要做到随时随地人在位、能办事,绝不能出现“门锁打开转两圈,大门一锁不见人,三五一群打棋牌,轻松休闲逍遥玩”的现象。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决胜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也是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提速之年。做好各项工作意义重大、任务艰巨。如何实现“开门红”,广大群众充满了期待和渴盼。因此,我们应该迅速进入工作状态,从强化机关工作人员的日常管理抓起,全身心地投入到当前正在做的各项工作中去。上班后,要抓紧梳理一下工作,看看哪些是马上要办的,哪些是基层群众急盼的;听听领导又部署了哪些新的工作任务,又有哪些新的指标要求;查查还有没有上年“欠账”的工作。要积极搞好筹划,对每一项工作该抓哪些关节点,如何才能有效地避免矛盾问题,取得最佳成效,心里要有一本账,手中要有一盘棋,从而逐项加以推进,逐项抓好落实。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没有春天的劳作,就没有一年的收成;没有良好的开端,就没有事业的成功。因此,我想说一句:春节已过,专心工作。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