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乡村印象——南河

2020-06-30 18:49:46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乡村印象

——南河

白如冰

  在吉县王家原村边有一条河叫北河,北河俗话也叫背(pēn)河,这条小河就在王家原村子北边塬下的沟里,是吉县与大宁县的界河。在原头村也有一条河叫南河,正好在村子的南边,相对于月尖的北河,这两条河都发源于吕梁山麓,南河是王家原与青村等地分界线,一条南河把青村、北村隔离开了。

  原头村东依人祖山,西靠黄河,南连文城乡,北邻大宁县太古乡,原头村人就生活在这个村子里,看似不起眼的村子却培育出了三十多名教师,走出了四个处级干部,五个科级干部。

  小时候最难忘的就是去南河里玩耍嬉水,这条潺潺流水的小河一直弯弯曲曲永不停息地流着,这条小河,河水清澈见底,每逢放暑假的时候,或是礼拜天的时候,我们就相跟着一块去南河沟里抓蝎子或是随大人去南河沟里洗衣服玩耍,每当在南河沟里抓蝎子的时候,就四处跟着那些小伙伴们胡跑乱窜,每个人之间离得不能太远,也不能太近,必须保持若即若离的距离,必须要保持每个人都有足够的石头可翻,有时候翻着、翻着石头的时候,就会翻出一条蛇来,有时候是几根蛇在一块呢?把人吓得胆战心惊,尖叫不停,慌乱中扔掉抓蝎子的工具,疯狂地跑到一边。

  最好玩的就是歇晌午的时候,在石庵底下或是阴凉处吃完干粮,一群小伙伴说说笑笑,有些小伙伴就迫不及待地涌向河滩池塘边,开始戏耍玩闹,打打闹闹地开始下水玩耍。一个翻身就猛翻入河水中,紧接着几个小伙伴扑通扑通都跳下了水,这下开始尽情地在小河里玩耍。当游玩够了的时候,晌午也就歇完了,儿时的我们永远也玩不够,孩子的天性永远是玩,南河为我们提供了天然的游乐场,多少童年的趣事在这里发生形成,也是在这里书写了我们的童年梦怡。

  儿时的南河生态环境好,河里有小鱼、蝌蚪、青蛙、鳖等,我们经常拿着罐头瓶去河里捉小鱼和蝌蚪玩耍,鳖是不好抓的,也不敢冒然进犯。需要掌握鳖的习性,才能很好抓住。抓鳖的时候最怕鳖咬人,听老辈人讲,要是鳖咬住不放的时候,除非天公打雷,鳖才能松开口,究竟是不是这样,也就不得而知了。

  那时捉鳖没有什么特殊工具,都是赤手捕捉。当见到鳖浮出水面晒太阳,或把头伸出水面唤气吸氧,或水面冒出一连串气泡,或岸边有爬行的爪印及老鼠屎一样的粪便时,就要注意观察,鳖一般半个小时就得换一次气,发现气泡和踪迹就赶紧下水捕捉。

  在下水捕捉时,力求发出比较大的水声,使胆小的鳖受惊后钻入泥沙中一动不动。此时用双脚在鳖的沉没区踩探,当触到既不是石头、又非泥沙的硬物碍脚时,要弯腰或潜入水中,用手沿脚摸清是何物。在确认是踩上鳖时,将手插入它的体下,找准后腿窝,用拇、食二指卡住并掐入它的腿窝后,才能抬脚将鳖提出水面。未出水面的鳖,一般不咬人,因掐住后腿窝后其头已缩回,不敢出来。这种赤手捕捉法,非常适用于临近河流、小型水塘等水域。

  我们还制造了一种陷阱法来捉鳖,就是用废旧缸或罐、坛之类的容器,有裂纹或漏水小洞都没有关系,选择有鳖出没的水域,在临近岸边一米左右的浅滩区,挖一个大小适当的坑,把容器放进后,用泥沙沿容器外壁填复,使容器口与浅滩地面一样平。用两根小棍、叶片绑成十字架状,平放在缸或坛口上,在容器的外侧用石头或泥沙把十字架固定住。在十字架的交叉点拴上诱饵(如动物内脏、青蛙肉等),鳖闻味而来,沿叶片或木棍而上,就会掉入四壁光滑的缸或坛中,成为“瓮中之鳖”。如陷阱设在秘密处,无人察觉,可常年不动,每隔3~5天换一次诱饵,同时把掉入陷阱的鳖捞回来。用此法捕获的鳖,质量是最好的。

  南河里的老鳖是我们最喜欢的美味佳肴了,老鳖肉鲜好捉,是南河对我们最大的馈赠。村中的一位本家叔叔是捉鳖能手,整个一夏天能捉回好几只,捉回来鳖足够我们吃一对大餐,为我们贫瘠的生活增添了无限的生活趣味。

  父亲常常给我们,讲捉鳖有好多规矩。捉大鳖不捉小鳖,因为小鳖还没长成。捉公鳖不捉母鳖,因为母鳖要产蛋生小鳖。

  南河还有一座菜园子,在南河高处,人们辛勤地开垦荒地,种植各种各样的蔬菜,人们亲切地称呼种菜园子的人为阿叔,他种植的菜光鲜纯美,是真的纯天然、绿色,每逢月尖赶集的时候,阿叔就用牲口驮着运往月尖集市去买卖。在很大程度上,这都是南河水的滋养了一方土地,养活了一方的百姓。

  当时令到了秋季的时候,南河的河滩上开满了野韭菜花,野韭花是不成片的,旮里旯啦生长白色的韭菜花。家中的大人小孩就会每人挎着一只篮子去这南河滩里捋韭花,野韭花采摘好后,用河水清洗干净,拿回家后,母亲用石碾压碎,然后拌上嫩豆角、嫩黄瓜、苹果丁、青辣子角,装在坛子里封口腌制,一坛韭花也就腌制好了,那韭花是母亲特有的味道。想起了韭花,就想起了妈妈,也就想起了小时候在南河沟里捋韭花种种。

  南河沟也是天然牧场,放牛、放羊的最佳去处,当那些放牧者赶着一群牛羊走在回村的路上的时候,是多么的悠闲自在。正是这南河水的滋养才有了百草丰茂的天然牧场,忘不了那些牛羊,以及那放牧者的形象,他们都已走入了我的记忆之中,也记入了南河的历史之中。

  生活的往事一去不复返,但南河水饲养着两岸的人们,送走了一代又一代的月尖人,但他把记忆留在了河岸的岩石上,水草里,水潭里,所有的一切都变成了美好的回忆,南河是我们小时候的游乐园,也是这方黄土地对村人的馈赠,人们能够吃上绿色天然的各种蔬菜以及那诱人的鳖肉,都得益于南河水的滋养与哺育。

  难忘那儿时的南河!难忘那儿时的玩伴!南河水潺潺地一直不停地流向黄河、涌入大海,就如我们一样,必然要走向远方寻找梦想!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