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沿岸习俗
——插谷草和挑红
白如冰
在秦晋之间的黄河两岸,凡是谁家生了孩子,都要在居所的门脑上插一根谷草,以示孩子已降生,提示其余人不要随便打扰。“生男,插有根者;生女,插无根者。”而且这种习俗一直到现在还在沿用。意为生了男孩后继有人,所以插带根的谷草杆;生女孩插把根去掉的谷草,但要带谷穗,因为谷穗种子多,过去讲究多子多福。后来有了红布,婴儿降生,乡间大都有挑红、报喜的习俗。凡是生下孩子的人家,都要在自家的产房门楣上插谷草,门帘上挂上红布条,叫挑红。男两条,女一条。俗称:“旗儿”。有的人家生了男孩,则要另外用一大块红布,上用毛笔字书写“弄璋之喜”,以示吉祥喜庆。
“挑红”便是添喜的标志,左邻右舍见到“红旗儿”就会拿鸡蛋、红糖、面食之类的礼物来贺喜。
据有关资料记载,“插谷草”的风俗,其最初的意义与远古人类的生殖崇拜有关。在不发达的社会,人们对妇女生殖现象既崇敬,又感到神秘,于是,自然地产生了对母体的崇拜。母体崇拜往往与自然崇拜结合在一起,并将这种情感寄托在某些自然物上,如多籽植物、多产动物以及能同妇女的生育行为进行类比的自然物等。这就有了生孩子“插谷草”的行为。插谷草这种行为,一是向外人言说,自己家有妇女生育“坐月子”,不要随便入其内;二是人们寄希望于自己的家族兴旺、人丁旺盛。在医学不发达的时期,生育孩子是多么的艰难,成活率低下,一般是十之五六都是好的,妇女的一生大都忙在了生育养育孩子身上了,而且常常自己的生命都很难保证。生孩子就是用生命呵护生命的过程,孩子能够平安出世,也是举家欢庆的一件大事。所以,这是非常值得庆贺与祝福。
过去科技不发达,人们认识事物比较肤浅,对于一粒谷子种地能够长出那么多粒种子搞不明白,就从开始敬畏谷物一直到后来的崇拜,插谷草也是一种对植物的崇拜。
粟,中国远古先民种植的主要农作物,并在黄河流域大量种植,黄河两岸的黄土塬,土地贫瘠,地势陡峭,墚大沟深,是以墚为主的墚峁沟壑丘陵区,贫瘠的土地最适合五谷杂粮生长。特别是谷子,耐旱、生命力顽强,非常适合这种土地生长。黄河流域的氏族公社当然是以种谷子为主,很自然地将谷子这种多子植物作为崇拜的自然物之一。将谷子作为图腾物的氏族,妇女生孩子时在谷草(带谷穗)上生,是为“坐草”,孩子降生为“落草”。这个词后面有了上山当土匪叫“落草为寇”意思就是和前面的一切划清界限,没有了关系,自己重新降生了一次成为土匪了。父母去世后孝子要跪谷草,来还父母的恩情,也有草上来草上去之说。
“坐草”在这时被人们看作是一项非常神圣的图腾仪式,整个在谷草上生孩子的过程,是妇女与谷子这一图腾物感应的过程。而且妇女在坐月子期间的一个月内,以谷子米汤为主要食物,所以人们说“小米养人”。光喝小米粥一个月以后,妇女都会发胖。可见,谷子这种农作物在妇女的生产过程中是不可缺的。
“插谷草”被当作一种风俗残留民间。“插谷草”风俗也随着其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并衍生出一些新的意义来。在北方农村,“插谷草”衍生为祈盼财富、报母恩、追求功名利禄等意义。
在黄河两岸一带结婚时要撒五谷,里面就有谷草节,一般是新娘子进入男方家院落内,由男方的姐夫抛洒,据有关资料记载,“撒五谷”就是当花轿来到门前,新娘下轿的时候,由男方聘请的“赞礼者”,手端着盛满“五谷”的升子(升:量粮食的器具,十升为一斗),右手抓起一把“五谷”不断地轻轻地向新娘的凤冠霞帔撒去,口中振振有词。其礼赞之词称“五谷歌”。人们要撒五谷唱的歌词:“撒五谷的女子生得俏,五谷盘子怀中抱。迎着新人撒三把,好似仙女撒金花,一撒金,二撒银,三撒新娘有福人……”这里,人们将谷物直接视为金银。可见,在人们心目中谷物乃是非常贵重之物了。
附这种谷草的做法:用带根的谷草一束,分作十把,扎成窗户,然后用泥将草粘住;再在窗格的正中钉上瓷碗、木勺各一个,筷子一双,挂在门上。这十把谷草所扎的窗格,象征十年寒窗,希望子孙应试及第,步入仕途。草上的碗、筷、勺子象征通过十年寒窗中举为官,就吃穿不愁了。显然,这是“插谷草”风俗的延续,是隋唐开始科举以后的产物。或者还有十全十美之意。
“插谷草”给予了人们一种美好的愿望,古人讲,死生亦大矣!也是一个家族对刚出生生命的敬畏与殷切希望!
生下的孩子,乡间有不同称呼,又有大喜与小喜之别。生男谓之大喜,生女谓之小喜。这种重男轻女思想,早在《诗经·小雅》中就有反映,“乃生男子,载弄之璋,乃生女子,载弄之瓦”。此后的书面语遂有“弄璋之喜”和“弄瓦之喜”来代称生男和生女。有些人家生男后,要在大门口用大幅红布上书“弄璋之喜”挂于门楣上,以向外传递信息,光耀门庭。
旧时孕妇分娩,不准婴儿在床上降生,多在炕前就地放一大盆,让产妇坐在盆上,由妯娌或同辈已婚妇女抱着腰,接生婆再来施行接生手术,谓之“临盆”、“坐盆”。有的还在床前就地铺上麦穰,在床前放块土坯或草木灰,再铺麦穰或谷草,上面再铺一层草纸,产时让孕妇躺在上面,枕头底下也要垫上柴草,让婴儿生在草上,谓之“落草”。所以过去农民见官时跪地口称“草民”也是从这里引申来的。
在晋南吉县一带,插谷草就比较简单了,一般是生男在门道上插二根谷杆草,生女一根谷杆草。基本上都沿用了这一习俗,但是各地有略有不同,正所谓“十里风俗不一般”!
注:该文写作过程中参考了相关资料,白舟波先生等进行了修正,在此一并致谢。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