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暖情

2021-08-28 09:11:17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暖情

张雁

  (一)

  午夜,沉睡中我被自己异常的心跳惊醒,感觉心脏几乎要蹦出胸膛,似乎双肩也在随着急速抖动。开灯起床环视四周,意识到不是做梦。紧张且惊慌之余也试图镇静、放松、踱步、深呼吸,还找出床头柜里的速效救心丸含服五六分钟觉得不见效。看见桌上经常用的血压计,高压158,低压90,脉搏127,盯着与平日相差甚远的数字,愈发恐惧,不敢再犹豫,唤醒还在沉睡的家人,片刻工夫准备停当,驱车疾驰最近的医院。

  车子一拐入解放路,临汾市中心医院就在眼前。“急诊”霓虹灯柔和的光亮一闪一闪,我惴惴不安的心稍稍平和了些,觉得一切希望就在那里。

  急诊室里光亮如昼。车子刚停稳,穿白大褂的医护人员快步走近,扶我上床,随即推入急诊室。我暗示自己一定要保持清醒。值班医生走过来,详细地询问我发病的前前后后,语气柔和亲近,护士们有条不紊地给我测血压、做心电图、抽血化验,并很快挂上吊瓶。一位女大夫推进来做超声波的仪器,在我床边开始操作,动作专业熟练,或许是心理被温暖慰藉和及时快速的药物作用,我胸口难受的感觉似乎缓解了好多。不知过了多长时间,一位年长的护士,她说夜深了有点冷,帮我举着输液的药袋,扶我到留观室,我似睡非睡躺在床上,看着那一滴一滴的液体在灯光下打着转儿,医护人员忙碌到天亮。

  因为我还需要继续观察,天亮时分,家人便为我办理了住院手续。

  在病房,护士们为我量血压、测体温、测血糖、测心电图、吸氧等。她们一边娴熟地忙着手里的工作,一边和我交流。保洁人员也进来了,擦桌子擦地擦墙,甚至门框柜台都细心擦拭一遍,整个病房一尘不染。初升的阳光照进来,我感到从未有过的轻松。胸口又憋又“辣”的感觉也渐渐消失。不一会儿,七八个大夫来查房了。他们来到病床前,其中一位被称为刘大夫,问我现在的感觉怎么样,昨晚是什么情况,平时吃些什么药等等,问了好多,我也一一详细回答。这位似曾相识的年轻人,让我想起是在电视上看过这位大夫的专题片,他是该医院乃至全临汾地区的心脏大血管专家,不由得脱口而出:

  “您是刘辉大夫吗?我在电视上见过你。”在场的人都笑了。

  “是吗?您的病历我已看过,并无大碍,安心休养几天就好了。”刘大夫笑着说。顿觉一股暖流沁入心底,我的焦躁顾虑烟消云散。

  因为我基础病多而复杂,刘大夫和随行的大夫们反复看了片子,几番交流后,决定先给我做冠脉造影。这个医疗手段对于诊断血管堵塞有着重要作用,可为准确掌控病情提供重要参考依据。大夫们亲切地安慰和耐心地解释,似春风驱散了我心里的愁云。我一改低落的情绪,积极配合治疗。

  半个小时后,由护士带领,我信心满满走进那扇厚重的大门,走进我生命的希望之门。一切都很顺利,半月后我康复出院。刘大夫精湛的医术,贴心的话语,崇高的职业操守给了我信心,给了我力量。我又一次战胜了自我,战胜了病魔。

  (二)

  一日,老伴从广场玩扑克回来,与往常大相径庭的是一改平时的谈笑风生。他缄口不语,面无表情,怎么问他都没反应。我想是否心脑血管出了问题,急忙给孩子打电话,半小时后在临汾市中心医院急诊室,输入溶栓药液,随即转入心内科病房。看样子,这不是三两天就能痊愈的。

  因为发现比较及时,所以老伴在住院期间很快就能下床行走,语言也基本恢复正常,然而,意想不到的是原来貌似健康的躯体却掩藏着老年男性疾病隐患。泌尿科大夫李光耀建议过了脑梗塞危险期做前列腺微创手术。

  日子一天一天过去,原来决定3个月后的手术日期在即,可等我们做了相关检测后,却发现各项指标均不达标,不能手术。无奈之下只得延期。时值冬天来临,我们还得经常到医院换管清洗。李光耀大夫看我俩年纪大行动不便,建议我们别来回跑了,他说天气冷,他会趁休息时间来家里做换管清洗工作。

  是医生的神圣使命,还是高尚的敬业精神,抑或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与担当,还是李大夫的医德和善举?我想不出太多的溢美之词,可医者仁心的故事我却是切实感受到了。整个冬天,李大夫隔三差五骑着自行车迎着寒风,带着药品来给病人做处理。

  2020年春节过后,本以为做手术是顺理成章的事,没料到又因疫情手术被拖延,老伴一天到晚不停地念叨着做手术的事,李光耀大夫在电话里一边耐心做病人的思想工作,一边仍利用休息时间骑着自行车、戴着口罩来家里换药清洗。每次我看见他有条不紊地做完这些,从窗口目送他的身影远去,感激之情涌于心怀。

  冬去春来,老伴手术很成功,精神较之以前好了很多。术后恢复仍需要留置排尿管,在这期间,李大夫像照顾亲人一样不怕麻烦,不嫌脏不怕累,提醒病人注意饮食,下床多走动,加强锻炼等。李大夫有效的指导和护士们无微不至的护理,病人恢复得很好。现在,老伴每天绕古城公园走一万多步。这样的好状态,渗透着李大夫多少心血啊!

  (三)

  这几年,我夫妇二人的身体健康出了不少问题,和医院打交道的机会也就多了。不管是谁住院,一个共同的症状都是血糖高,三番五次的,就和内分泌科的闫炜大夫结下了不解之缘。

  闫大夫年纪轻轻,说话柔声细语。每次就诊时,他总是认真地从电脑中找出原来的记录,仔细地询问用药的量、饮食和测血糖的记录。

  一天我给老伴测血糖时,发现一连几天的餐后指标都有点高,因为我们当时在老家,不能及时去医院和闫大夫沟通。考虑打电话闫大夫会不会在意,踌躇再三,还是拨了,没想到闫大夫马上回复了我提到的事情,并就用药做了详细地指导,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前些日子,我俩的降糖药还剩3天的量,提前给闫大夫拨了电话,看他什么时间在,以便过去开药。闫大夫说他在外地,还得几天才能返回,我不免有点担心,扳着手指头算闫大夫回来的日子。到了那天,我试着去医院看看,果然闫大夫正在给病人看病,闫大夫说他记着呢,误不了,药方已经开好了,如何服用也已标明。我又佩服又感激,闫大夫心里装着他负责的每一位患者,真是一位有责任心的医者。

  几个月过去了,我们的血糖控制得很平稳,饮食很规律,这和闫大夫的药物指导密不可分。

  尾声

  临汾市中心医院长期以来以“培养名医、创建名科、打造名院”为目标,锐意进取、开拓创新,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完全值得信赖。作为一名极其普通的患者,从这几位年轻的医生身上,我看到了临汾市中心医院不仅有一个坚强、团结、和谐的领导班子,还有一支有朝气、有力量的医疗团队,更有一整套科学合理规范的规章制度。他们对党的医疗事业忠心耿耿;对工作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对患者嘘寒问暖、悉心照顾、视同亲人。真可谓:救死扶伤彰显人间大爱,妙手回春秉持医者仁心。

  在医生办公室,他们在电脑前查阅病例,潜心制定治疗方案;在护士办公室,护士们穿梭似的出入病房;在病房,他们同患者亲切交流。在这里,各项工作有条不紊,人与人之间交流非常和谐,环境干净卫生。尤为显眼的是各科室的墙壁上,满满地悬挂着四面八方的患者赠送的一面面锦旗,“医德高尚、医术超群”“恩重如山、救人危难”“医德高医术精,待病人如亲人”,这些热得滚烫的赞美之言,是对他们无私奉献的完美褒奖。

  中秋时节,沐浴在温暖的阳光里,小区院子里的花儿开得更红更艳。不知从哪儿传来悠扬的歌声让我驻足倾听:“记不清多少个白天你没有回家,总有那么多的危重病人让你牵挂。记不清多少个夜晚你不能回家,总有那么多的脆弱生命让你放不下。你用温馨的笑容,在病痛中展开一朵朵鲜花。你用平和的语言,在绝望中升起一抹抹朝霞……”我双手合十,心中默默祈祷,愿好人一生平安!


     

责任编辑: 吉政

上一篇: 【散文】幸福大道

 

下一篇: 【诗歌】秋之思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