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团圆味 家乡味

2021-09-21 11:35:49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团圆味 家乡味

□ 杨海珍

  每年九月,全国各地的学生开始返校,他们如饥似渴地吸收知识的养分,汲取智慧和力量,为的是有朝一日,建设家乡,报效祖国。

  在晋南翼城,当地的学子们踏上求学的旅途之前,家家户户的主妇便会忙碌起来,她们要准备食材,为远行的孩子们打石子饼,临行前,再带上一箱自家果园的苹果和红石榴。不论走多远,身在何处,看到这些东西总会感觉亲人就在身边。

  石子饼,是当地人向外界介绍时的形象叫法,其时,它在当地民间叫“圪烂桃”,是一种在石子上烤出来的饼子。山西是面食之乡,山西人总可以把单一的面粉做成不同的食品。蒸的、煮的、煎的、炸的、烤的、干的、汤的……而晋南翼城人更是如此,他们不仅可以做出不同的食物,还会和传统节日紧密联系在一起,圪烂桃便是其中一种。它是当地家家户户在中秋节必做的一种食物,它有不同的口味,不仅可以当主食,还可以做小吃。

  打石子饼流程非常繁杂,比如,打饼用的石子是人们在河滩或者沙堆里一个个挑拣来的,它们表面光滑、大小均匀。打饼前清洗干净并晾干;然后发面、备馅、做饼;打饼用的炉子是柴火炉,所以必须得有专人看火;同时,翻石子也是一项技术活,他们须将待烤的饼子放在有石子的大锅里,然后用石子埋起来,等到饼子烤熟之后再将它们翻起。做饼、看饼、烧火。因此,每到中秋,都是几家一起打。那时,母亲也会和左邻右舍一起打石子饼,作为孩子的我们,能为他们做的就是将厨房里大人做出来放在盘子里的生面饼端到炉子前,然后再将炉子前翻饼人做出来的熟饼子再运回屋子里。刚做出来的饼子外酥里软,美味可口,不仅是餐桌上主食,也是待客佳品。在当时,由于做饼十分麻烦,所以只有到中秋时才能吃到。再加上电冰箱还没有普及,所以石子饼不好储存。人们为了防止石子饼变质,便会用麻绳将石子饼一个一个串起来,串成串挂在墙上。这样可以存放得更久一点,随着时间越来越久,石子饼便会风干,同时也会崩开一道道缝,风干的石子饼别有一番滋味。

  一年年过去,时代在发展,石子饼的工艺也有了一定的改进,首先烤饼用的石子有了专门生产的厂家,然后是有了专门经营加工石子饼的作坊。一些加工石子饼的商家已经形成一定规模。将传统饼艺和当地特色有机结合,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地方名优小吃,受到外来客人的一致好评,成为本地的一张名片。

  伴随着哗啦啦的石子声响,一张张白色生面饼进去,又是一阵哗啦啦声响,一个个金黄酥脆的石子饼出锅,这是母送儿远行时的依依不舍,也是最无声的牵挂。

  曾经,年少的我们,怀揣着梦想,一心要走出去,希望能让梦想绽放光芒。但是,不论走多远,一定要记得回头望一望,送我们出发上路的父母亲,他们希望我们走出去能看到更大的世界,也希望我们成为社会有用之材。但是,他们更希望我们身处在繁华的世界里能有一颗犹如石子饼般的朴素之心,时刻记得从哪里来,要记得常回去看看!


     

责任编辑:畅任杰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