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仆心 赤子情
——怀念陈保堂先生
张杰龙
惊闻临汾市政协原副主席,曾任吉县县委书记的陈保堂老先生逝世的消息后,我的心情便莫名伤感。人去政声在,花落有余香。陈保堂老先生一直是我十分敬重的长者,他不仅为吉县的旅游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也为提升临汾和山西的形象作出了巨大贡献。
陈保堂是乡宁人,非常关心家乡的建设,2003年—2008年,我在乡宁任职期间,他经常回家乡小住,对我的工作给予了很多帮助,现在我以文追忆与保堂先生的过往,也算是为老先生献上捧缅怀的花束。
20世纪90年代初,我在省委工作的时候,负责主编一本县委书记、县长交流基层工作经验的周刊《工作研究与交流》。记得有天下午,一位戴着眼镜的中年干部推开了办公室的门,手里拿着一篇自己写的稿子。他自我介绍是吉县县委书记,来推介吉县的旅游特色产业。谈起壶口,他滔滔不绝、眉飞色舞,接着从口袋里掏出一张50元钱,让我看钱的背面,说这就是从山西这边拍摄的壶口瀑布,从这个角度拍摄的景色最好,这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看完钱后,他又从随身携带的挎包里拿出一个苹果,细心地擦了擦,递给我说:“同志,你尝尝,这是我们吉县的苹果,吉县气候温差大,种出来的苹果又大又甜!” 我不禁被他这种执着的精神感动了,很快就把他的稿子编发了,因为这份刊物主要是供省四大班子领导参阅的,所以很快有省领导对吉县发展旅游事业作出批示要给予支持,后来他还专门打来电话向我表示感谢。
1997年香港回归之前,陈保堂一手策划了柯受良驾汽车飞越黄河,提高了壶口瀑布的知名度。当时他风尘仆仆跑到太原找到我,给了我一摞请柬,说和省里领导不熟,让我帮忙邀请。后来省人大和政协的几位主要领导都出席了这次活动。
1997年5月30日,我们到达吉县,仅见了陈保堂先生一面。他又黑又瘦,累到嗓子沙哑,说话都困难,匆匆和各位领导打了个招呼后,就去现场安排飞黄的事了。第二天,柯受良先生驾车飞跃黄河的时候,现场去了几万人,山上山下挤得水泄不通。观礼台搭在壶口瀑布下面的河滩里,由刚成立的凤凰卫视向全世界直播,主持人更是汇集了央视及凤凰卫视超强阵容。下午2点多,柯受良先生在长长的跑道上,经过两次试驾以后,第三次驾车一跃而过,成功飞越了黄河,现场一片欢腾。这次飞跃,让吉县壶口瀑布飞出了大山、飞出了山西、飞向了全国、飞向了世界。晚上举行庆功宴时,保堂书记哑着嗓子哽咽着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大家报以热烈的掌声。一个小小的吉县,顿时名声大震。壶口旅游能发展到今天,成为《国家地理杂志》评出的中国著名的20个必看的景区,这个活动起到了里程碑的作用。
第二年夏天,在五台山国际旅游月开幕式上,我又遇见了柯受良先生,说起飞黄的事,彼此相谈甚欢。不曾想,2003年他在上海因哮喘而去世,当时我看到报道后很是难过,如今又听到了陈保堂先生仙逝的消息,不禁回忆起这两位性格迥然不同的杰出人才的音容笑貌,点点滴滴,犹如昨天,斯人已去,风范长存。
2003年,我到乡宁工作。上任没有几天,陈先生回到家乡小住,我专门去看望了他,征求他对家乡建设的意见。他热情地给我介绍了乡宁县的历史渊源和风土人情,语重心长地说:“乡宁之长在于煤,乡宁之短也在于煤,因为挖煤积累的财富,如果不好好引导,很快就会流失的,应利用煤炭资源的优势,为老百姓多做事情。”后来我们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推出了在乡宁县煤炭企业中开展“一矿一业一事”活动,前后集资30多个亿,兴建了一批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项目,如县城的过境公路建设、南环路建设、北山公园、县城河道整治,各乡镇的医院、学校,断山岭隧道的打通等等,同时还培养了一批替代煤炭的产业,像云丘山景区、戎子酒庄、枣岭翅果油加工企业等等,现在都已成为乡宁县域经济的明星企业。
2008年,我从乡宁调回省里,出发前专门去临汾看望了陈保堂书记。他紧紧地握着我的手,连声夸奖这几年乡宁的发展和变化,同时希望我到新的岗位上工作顺利,我俩畅谈了许久,临走时他执意下楼,把我送到了院门之外,谁能料到这一别竟是永别。一晃14年过去了,我再也没有机会见到老先生。如今阴阳两隔,想起老先生,不禁怅然若失。这样一位忠于党、忠于人民的人,一位有情、有义、有想法、有干劲的人民公仆,值得我们永远怀念。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愿老先生在天之灵安息。“当官只要为老百姓做了实事,群众会永远怀念你的。”我当以此话缅怀先生。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