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读报趣事

2022-04-16 10:06:46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读报趣事

韩斌

  暮春午后的阳光,已如盛夏般热烈。

  公园里,芳菲半谢,绿色初肥;天碧湖澄,人稀椅闲。几分寂寞,十分清静。

  盘腿独坐在长椅上,翻阅新到的《光明日报》。身后,两蓬月季为我遮荫送香。脚下,些许春风为我扇凉递爽。指间,一支卷烟陪我走马观花。倒也惬意!

  浑浊的老眼,透过镜片,在字里行间扫描。聚焦到描述《老酒馆》剧中“老二两”的扮演者牛犇先生的一篇文章上。

  这位老兄,我也喜欢,同他的众多粉丝一样,只在舞台上见过、银幕上认识。尽管常常是台词三五句、亮相两分钟的“边角配料”,却也是一片有趣、可爱、肥实、厚道的绿叶。牛犇兄长本读者两岁,都是“80后”。本读者已黄叶离枝,他仍成色不减,牛劲不减。

  感叹兴发时,一位中年女士从面前走过,走出三五脚后,转过身来,招呼落后的、虎头虎脑的一个男童:“虎子!目标,妈妈。预备,跑!”

  男童得令起跑,虎虎生风。刮到他妈与本读者之间时,风停云止。裤子一袒,对着花池,“沙沙沙沙”下起雨来。小胖脸侧顾这厢,稚奇的目光,看看本读者,看看本读者手中的报页,又看长椅上的报纸;看看长椅上的报纸,看看本读者手中的报页,又看本读者。反复审读,“虎视眈眈”。

  一时失去管控的急便长尿,偏离了方位,飞溅到爷爷的皮鞋上。这双皮鞋,出门前刚刚擦拭过,污点尿渍,明显招眼。

  乳子宜教。提醒的言辞涌到了嘴边,又慢慢地咽了下去。该是报纸招惹的事端,不能批评天真烂漫。

  尿潺潺,似清泉,溅发了老读者童年尿事。

  背起书包初上小学的第三天。午饭后,母亲把我堵回窑里,后面跟着隔壁三婶婶。母亲说:“袒下裤子尿。”伸手要过三婶婶手中的兰草碗,支到我面前。我愣怔。母亲说:“愣啥!快尿。你三叔等着用。”用碗顶了一下我的腹部。大人的事不懂,明白不尿不成:“妈,你不是说不能朝人尿。”母亲一笑:“背过去。”把碗塞到我手里:“拿稳。”我一时尿不出来。母亲在我屁股上拍了一把:“别蹭磨。”这话一听,尿自觉地流了出来,汩汩汩流了半碗。三婶婶喜喜地接过:“够了,够了。我娃的尿真清凉。兰草都泽了。”还说什么我没听见,早羞出窑门。耳朵里只拾了六个字:“童子尿,药引子。”

  年轻母亲拨拉她虎子时,老读者的尿事也扯断了。年轻女士朝我笑笑,掏出一团纸,欲要为那双皮鞋净面。本读者伸报纸一挡:“不必不必。解毒去火,止痛通肠。在着在着,沾光沾光。”年轻母亲一脸茫然,迟疑地对她的虎子说:“谢谢爷爷。”待虎子道过谢后,方才拉着孩子向前去了,回头又朝我摆手。本读者挥挥报纸,送其远去。

  送走萍水相逢的母子,本读者继续看报,接下来该读配发的短评。

  未读此短评,先有自短评,有关童子尿事件之短评,脱口而出,晃头而吟:“落黄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也护花”。

  抄袭篡改,自鸣得意。

  一束阳光,穿过月季花丛,通过长椅栅背,照射到《光明日报》上,“光明”二字愈显得光明!

  暮春午后的阳光,此时刻,竟还是这般的热烈。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