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姑百岁
王友明
行走在人世间,一路风雨兼程,我亲亲的大姑,虎年农历四月十九日,便是百岁寿辰了,令我欣喜不已。长命百岁,可是人们最美好的渴望与向往啊!
大姑名叫王朋娥,16岁就嫁为人妻了。那时,大姑家全都是土坯房,遇到大雨,很容易倒塌,即使是晴好天气,墙面也是经常掉土渣。最惨的是遭遇连阴雨,外面下大雨,房子里面下小雨。有一次,我去她家,正好赶上下大雨,就在土炕上方拴一块塑料布,用以遮雨,在其他漏雨的地方放上脸盆或铁桶,叮咚、叮咚声,听着心烦,却无可奈何。她家的院子里栽植着3棵枣树,她经常坐在枣树下,或纳鞋底或纺棉花。她纳得鞋底,平平整整、服服帖帖、针脚均匀、细密美观,很是耐穿。看到她纳鞋底的情景,我就不由得想起孟郊的《游子吟》。哪个人的成长道路上,没有母亲无私奉献的深厚情感?她纺棉花也是一把好手,棉卷儿紧紧地捏在左手里,随着慢慢向后拉的动作,抽出的细白线便缠到锭子上。纺出的棉线,搓成绳纳鞋底,织成布做衣服,供全家人穿戴。她家的枣儿熟了打下来,从来舍不得留着吃,卖掉贴补家用。即便如此,她还是把艰苦的日子,过得充满滋味和活力。
1986年我回家探亲时,专程去看望大姑。先前的土坯房不见了,映入眼帘的是砖瓦房。走进宽敞明亮的房间,我看到全新的家具一应俱全。她兴奋地说:“现在的光景,可是越过越好了!”她拉着我的手,问这问那,像是要把多年的想念话语,一股劲儿说完似的。
后来,大姑年纪大了,想图个清静,不愿意同儿孙们住在一起,就在村后盖了两小间砖房,一个人居住。住房后面,原来是一条小土路,现在已经变成了宽阔的水泥路,连接着周围的几个村庄。路的南边安装着健身器材,成为一处集休闲、健身、环境美化等功能于一体的“巴掌公园”。大姑家与我岳父家,相距只有500多米。只要我去岳父家,就会去看她,时间长了,她知道了我的生活规律,每天吃完晚饭,或站在路口或坐在公园,等着我到来。她眼神很好,就算夜色朦胧,也能一眼就认出我来,拦住我说一会儿话。每次离开时,她总是千般不舍,反复叮嘱着:“孩子,再来。”我走出去很远了,回头一看,她还站在路边向我挥手呢,瞬间,两行泪水夺眶而出。这种血浓于水的姑侄亲情,我始终不能忘怀!
2021年10月,我和老伴儿去看望大姑。一进院子,我就大喊:“姑姑,您在家吗?”她听到呼喊,吱扭一声打开屋门,轻灵地走下台阶迎上来,她那沧桑的脸上,洋溢着孩子般可亲的笑容!“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我真的好羡慕表弟、表妹,迈进老年的门槛,还有娘陪伴在身边。
虎年春节,我给大姑视频拜年。已经百岁的她,竟然耳不聋、眼不花、背不驼、腿脚利落,胃口也很好,生活完全能够自理,令人赞羡。每次问起大姑的长寿秘诀,她总是非常轻松地说:“没有啥,就是一天三个饱、两个倒,啥烦事儿也不想、啥闲气儿也不生。”我想,“看淡得失,想开一切,无忧无虑,随遇而安”的良好心态,不就是她的长寿秘诀吗?!
“天教把定春风笑,来作人间长寿仙。”百岁生日,是一个值得庆贺的日子。我恭祝大姑:“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