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悔的选择
□ 王友明
有一位年轻的新闻人在今年的记者节问我:“王老师,您已经退休多年,记者节到了,有何感想?”我直言相告:“我觉得,新闻人应该永远在路上,不能因为自己退休了,就‘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为了那份神圣的职责和使命,要用手中的笔和镜头,随时记录现场、捕捉感动、传递力量。说实话,我为自己曾经选择了记者这个职业而感到自豪和光荣。”他听了频频点头,竖起右手大拇指说:“王老师,向您学习!”
做一名新闻记者,是我从小的梦想。20世纪60年代中期,还在读小学的我,就曾向父亲许下诺言:“一定好好读书,将来当一名记者。”入伍之后,我有幸担任了新闻报道员。我年复一年,呕心沥血,勤奋笔耕,经过一番艰辛的努力,最终获得成功:相继被《中华新闻报》《经济消息报》《人民公路报》《生活晨报》《市场消费报》《健康人报》《临汾日报》《临汾广播电视台》《侯马报》等9家新闻单位聘为记者和特约记者;先后荣获“临汾市模范新闻工作者”“临汾十大文化新闻人物”“全国公路系统优秀记者”“国内10省市专业报刊评优活动优秀记者”“国内多省市专报记者服务研讨网优秀记者”“中央新闻单位优秀记者”“全国优秀新闻文化工作者”“全国百佳新闻文化工作者”称号。夜静更深,我伏案写了一首《笔耕赋》自勉:“夜半伏案览神州,万般风景胸中收。几篇拙作报端落,揉进心血形已瘦。脑汁绞尽银丝满,笔痕镌刻在额头。物换星移志不改,何惜泪水纸上流。”这是我内心世界的独白,是我走好笔耕之路的誓言!
烽火年代,新闻工作者在侵略者的炮火中紧密团结起来,共赴国难,不怕流血牺牲,谱写出一曲曲爱国主义的壮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广大新闻工作者唱响社会主义的主旋律,颂扬党和人民所创造的丰功伟绩,热情讴歌各行各业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和新生事物,吹响了激励全国人民奋发向上的号角;改革开放的新时代,新闻工作者肩负着记录历史瞬间、代言社会正义、倾吐民众心声的重大责任,情绪高昂地为党和人民鼓与呼;党的十八大以来,新闻工作者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联接中外、沟通世界,担负起了自己的历史使命;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严峻,一场阻击非常疫情的非常“战役”打响了,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记者亦成为最美的逆行风景。他们秉持责任与担当,勇敢深入一线采访报道,及时报道疫情防控形势,回应社会关切,讲述感人的救治故事,激发全社会抗击疫情的强大斗志和力量。哪里有新闻,哪里就有新闻记者,选择了记者,就选择了责任与担当,他们用忠诚书写出新时代的精彩答卷,诠释出铁肩担道义的深刻内涵。这一串串显著的业绩,令我为之骄傲,骄傲中国有一支素质高、作风硬、品德端的记者队伍;令我为之自豪,自豪自己是记者队伍中的一员。
成为一名新闻工作者我深感荣幸。过去,在我的眼里,记者是无冕之王,是一个十分风光的职业。可当我真的当上了记者后,才渐渐悟到,记者的职业充满了光荣与梦想,也充满了艰辛与危险,奉献与牺牲是记者职业的主题。翻开史册,我清楚地看见,在战火纷飞的年代,著名记者钱毅被敌人残酷杀害;在赴万隆参加亚非会议报道途中,沈建图等7名记者遭国民党特务炸机而魂断云天;在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用导弹野蛮轰炸中,邵云环、许杏虎和朱颖3位记者捐躯在异国的土地上。从他们的身上,我领略到新闻工作者的英雄风采。尽管,记者的职业是艰辛的、危险的,但我崇仰这个职业,热爱这个职业。为真理和正义呐喊,为党和人民的事业献身,是记者无悔的选择,也是我无悔的选择。如果有来生,我依然会选择成为一名记者。
责任编辑:畅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