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人生年复年
□ 乔忠延
有歌唱道:世上只有妈妈好,可妈妈无法陪伴你终生,能够陪伴人一生的是图书。图书可以扩充人的视野,拓展人的胸怀,提升人的道德,还可以给人知识和智慧,为人生插上腾飞的翅膀。这本书是作家小学读书的真实写照,一个战战兢兢走进校门的矮个子学生,竟然改变处境,成为班级的佼佼者;一次偶然的机遇,小学生竟然解决了村上鱼塘死鱼的难题;一个小小的书箱,竟然带动了班级阅读、学校阅读,让学校远近扬名……更为难得的是,阅读在作者心中播下了作家的种子,而且他如愿成长,真成了一名作家。读书到底有何种改变人生的魔力,本书那些或哭或笑的故事,为你揭示的就是这种秘密。
以上是希望出版社新书《世上只有读书好》的内容提要。作者是谁?就是在下。我摘录在此,是因为这本书中的读书往事,对我太重要了,可以说是塑造我心灵定式的良好开端。我常和朋友聊起人生,总要强调童年的重要与关键。现在谈及人生,多以成年和未成年划分。按照这种划分,一个人的生命过程可以用两种形态来做类比。我以为未成年是液态的,有多种成型的可塑性,装在圆的里面是圆的,装在方的里面是方的。成年人则是固态的,不是不能再塑造,只是难度太大,成本太高,不使用雕琢、切磋之类古人打造玉器的手法,是难以破茧脱颖的。所以,自古至今都极其重视未成年人教育。那未成年人教育应该将什么放在首位?窃以为是读书。
这里的读书是广义的,而不是仅仅局限于课本知识的学习。学好课本知识毋庸置疑,但仅仅靠这些知识只能懂得足下的道路通向何方。要想到达目的地,就需要大量的课外知识作为前行的动力源。换言之,不仅在青少年时代要多读书,而且要养成读书的良好习惯。有了好习惯,一日不读书,就像是三餐没饱食,上床睡不着,只好爬起来补读一段,再心安理得进入甘甜的梦乡。好习惯受益终身,在知识飞速更新、智能飞速普及的当今时代尤其需要。这就是我写作《世上只有读书好》的初心。
那怎样让青少年读得兴味盎然,还能树立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远大志向?优秀传统文化深蕴着无穷活力。为此我重述经典,先后撰写出版了《中国神话》《中国寓言》等图书。所幸,2023年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再版的《中国寓言》,被93位一线语文名师推荐为学生暑期阅读的最佳图书。未承想,在我为青少年伏案著书时,早有学者盯住了我那些多次被考卷采用的散文作品,于是世界图书出版公司汇总起来,以其中的一篇文章冠名,纳入《高考热点作家丛书》推出了《春色第一枝》。
这些图书的出版,均是往年耕耘的成果,当下心血浇灌出的花色多绽放在报纸上。2023年《光明日报》《文艺报》都刊出了我的散文。特别是登载在《人民日报》上的文章《破冰迎春归》,当年就被选入吉林省中考语文试卷。你若要问我在当年刊发的多篇文章中,最钟爱哪篇?我首选《太原晚报》登载的“独步古今”系列散文,这是用当代思维打通今昔,抒写中国探索太空历程的尝试。新视野,新领域,新科技,只有先学习,多吸收,充满电,才敢下笔。读书在提升着自己的弹跳力。
再说读书,开年前几个月的多数时间,我都遨游在典籍、文史和考古类的图书中,粗略算来几近30部。为何要这样密集地阅读一类书籍?因为要以山西为切入点,尤其是聚焦晋南,写一本关于黄河摇篮的大散文。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如何歌颂都不过分。可要是仍然停留在先前认知的层面,揭示不出内在的精神文化含量,这是作家对自己的无奈,更是对黄河的辜负。因而,阅读与思考,打开新的精神视窗才是写作的动因。好在按照自我设定的目标完稿了,交给出版社了,就像又撒下一粒种子,单等来年开花结果。
开花是芳香的,结果是芳香的;读书是芳香的,写书是芳香的。书香伴随人生,人生伴随书香。书香人生日复日,月复月,年复年。
责任编辑:畅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