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母轶事

2013-11-29 08:46:01 来源:临汾新闻网

岳母是一个朴实、憨厚,最具有典型的农村妇女。她一生勤劳俭朴,养育了七个儿女,独撑这样一个大家庭,可谓方圆几十里公认的贤妻良母。

早在民国初期,军阀混战,国将不国,家将不家,民不聊生。在偏远的山村倒还好些,农民以种地为生,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比较安然。不过农村婚姻状态还是沿袭着封建社会的婚姻制度,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女人被压迫,妇女没地位。逼婚抢婚有之,童养媳有之。婚前男女双方不能见面,无感情的婚姻就是当时那个时代青年男女的命运。

岳母就出生在那个时代,并非大户人家或名门闺秀,但在当时社会的农村来说,也算得上是一个富裕的家庭。十四岁那年,她正当花季年华,而且,貌若天仙,姊妹三人,独秀其中。从小她就心灵手巧,做得一手好针线活,人又勤快,博得乡邻们的喜爱。但是,命运就是这样不公平,经媒人的说合和父母的许诺,与一个比自己大八岁的赵姓青年成婚。岳母在朦胧中走进婚姻的殿堂。拜堂成亲,走进洞房后,惊见夫婿一米有余,其貌不扬,随即嚎啕大哭,弃夫直奔娘家。老百姓都说,一朵鲜花插在了牛粪上。

娘家人也是老实憨厚的人家。回到娘家后,父母心疼女儿,又不能悔婚。女儿接连往娘家跑,父母接二连三的往她的婆家送。婆家的父母,视美如天仙的儿媳妇为掌上明珠,更是疼爱有加,精心呵护,细心照料。在父母们的感化下,岳母好不情愿的,无可奈何的留下,与岳父共同生活,并细心的照顾着岳父,照顾着这个家。这也可能就是命运的安排吧。

鲜花在牛粪上开的是绚丽多彩,绽放着她的美丽和纯朴无瑕。岳父母从此相互恩爱,相敬如宾,相夫教子。也可能是天老爷在眷顾,岳母第一胎生了个儿子,意在早日成年,帮父母操持家务。后来,又生了三个女儿,每个女儿相隔三岁。六岁能照顾着三岁的,九岁的就能帮助妈妈干些活。岳母虽然辛苦,但感到非常幸福和欣慰,这就是天意吧。

岳母一生有三男四女七个儿女。养育儿女的艰辛是常人难以想象的。长年累月,起早贪黑,家里地里都是她一个人在干,孩子们的吃饭穿衣都是她一个人在做,几度风云,几度沧桑,在劳作的时间里改变了她如花似玉的容颜。为了生存,为了儿女,她有着坚强的毅力。女人能干的活她都会干,男人能干的活她都能干,担水,砍柴,锄地,收粮,她都在行。

还要推磨碾米,喂猪养鸡。就想机器人一样不知疲惫,不过生活也不容她疲惫,吃饭后,她又忙活起来,在煤油灯下不是纳鞋底,就是缝衣服,补补丁,做针线活。每晚都是到深夜才熄灯入睡。夜梦中还要 思考第二天的生活计划。为了生存,她总是这么辛苦。

岳母是一个善解人意、通情达理、心胸开阔的人。小儿子三岁那年,她的妹妹因儿子夭折,成天哭泣在家,卧病在床,为了抚慰三妹,她不顾丈夫反对,决然将三岁的儿子过继给三妹抚养,儿子离家时,哭爹喊娘,十分揪心,她也心痛不舍,但为了妹妹割舍了骨肉亲情,这实乃善举。丈夫的兄长有儿无女,非常喜欢女儿,她义无反顾的将二女儿过继给他,但女儿大了些,不愿意离开娘亲,她就诱导二女儿说:既然给人家当女儿,就要尽孝道,赡养老人,帮助老人做家务。况且,嫂子手拙,针线活做不了,饭也做得不够香,她全家的衣服或针线活都是岳母给做,说是二女儿过继给他们,实则就是岳母自己养活,不过她们妯娌的关系特别好,在邻里中已被传为佳话。

三十八岁那年,岳母生了幺女,全家人一直要求送人,岳父嫌岳母辛苦,也主张送人养活,但岳母有坚定的信念,自己的老生女怎么能送人,再苦再累也要把她培养成人。幺女一天天的长大,并遗传了岳母的美丽、善良和聪慧。因为家庭原因,其他子女没能继续上学读书,岳母决定,让幺女上学读书,念到哪里就供到哪里,不能像自己一样没文化,幺女也不负母望,勤读好学,一直到高中毕业,是全村唯一有文化的人,邻里非常羡慕。

峰回路转,时运不济,正当子女都成家立业、儿孙满堂、安享清福的时候,辛苦了一辈子的岳母,在热情款待一位老故人时,因做饭生火不慎摔倒,导致瘫痪。这一生从来不知疲倦,从不停歇,从不吃一颗止痛药的人,一下子瘫卧在病床上,岳母真的难以接受,儿女们更是心痛万分,精心照料和侍候,擦屎端尿喂饭、清洗身体,细微必至,幺女更是与母亲拉家常,讲故事,慰其心情,哄其开心,给母亲买好吃的,好穿的,寻医问药,想方设法减轻母亲的病痛。岳母瘫痪十三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子女们就是这样一直照顾着母亲,一位慈祥而有伟大的母亲。

岳母虽长逝与我们,但她贤惠朴实、勤劳坚强的性格永远伴随着我们,她那为人处世,睦邻善友,从不计较个人得失的风格永远照亮着我们,她那勤俭持家,把一生的精力都奉献给了家,把一生的爱都奉献给了子女的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岳母您虽不幸运,但是,您是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人,我们身为您的子女而自豪,我们永远祝福您——岳母。

●范国宏

责任编辑:秦芳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