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芋糊汤

2013-12-14 09:39:57 来源:临汾新闻网

凝望岁月,总有一些事物铭刻在我们的心间。味蕾作为最直抵心灵的触感,为我们保留了数十年前的记忆,现在想起来,仍然心怀感恩。

我刚上小学的那几年,一到冬天雪几乎是整天整夜地下,白天扫出来的道路,一晚上又是齐膝深。父亲那时候在镇子上班平时很少回家,母亲只好背着年幼的我,拉着比我大两岁的哥哥,一步三滑地送我们去学校。为了不让我们在路上受冻,中午放学母亲会给我们送饭吃。放学铃刚一响,准能看到母亲的身影出现在校园里,她顾不上拍打身上的积雪,从怀里把冒着热气的铝饭盒和菜馍一一掏出来。

不用看我也知道饭盒里铁定又是洋芋糊汤,因为这个饭吃起来热乎又管饿,一到冬天,母亲最常做的就是这个饭。大雪一封路,除了地里种的葱,洋芋几乎是冬天唯一的菜品。没有菜饭就显得特别难做,母亲变着花样给我们做糊汤,有时候是面糊糊煮洋芋,有时候是苞谷糁子煮洋芋。真正的菜只有一筷头的油炒葱花,绿油油的青翠散发着诱人的香味,大大刺激着我的味蕾。

在我们吃饭的空当,母亲会翻看我们上午学过的课本,等我们吃完饭,她就问我们学得懂不,难不难。在母亲的陪伴下,中午的时间过得飞快。吃过热糊汤的身体也渐渐有了暖意,窗外雪花飞舞,一顿热呼呼的饭菜就能驱赶周身的寒气。

当然,再好的东西也有吃腻味的时候,长大些便感觉洋芋糊汤那就不能叫正经的饭,粘粘糊糊的一碗,干饭不像干饭,汤饭不像汤饭。母亲却说洋芋能驱寒养胃,让肠胃不好的我多吃点。

有一天中午我发烧,母亲去送饭时把我背回了家。她给我吃过药灌好暖水瓶,安顿我在床上躺好,才去炉子上热饭。我这才知道母亲每次都是先给我们送饭,回来后才吃饭。我问母亲做好饭为什么不吃过再给我们送,母亲说她不饿,给我们送饭跑一圈才有胃口。刚做熟的饭和再次加热的饭区别很大,尤其是糊汤再次加热就成了稠糊的一团,看起来特别像现在用的浆糊,母亲大口大口吃得很香。

记不清楚是什么时候,洋芋糊汤慢慢地从我们的饭桌上消失了。

不久前女儿生病,每天我下班后先做饭,饭做好后吃到嘴边索然无味。急急地把饭带到医院,看女儿香香地吃饭时,我突然间就有了胃口。吃着吃着就想起我的母亲,想那无数个冰天地的日子里,母亲给我送洋芋糊汤时的情景。

女儿出院后,我自己试着做过洋芋糊汤,寡淡无味,加上油炒葱花的点缀,也依然没有记忆里香糯的味道。给母亲打电话,她说,糊汤只有在家里的大锅文火慢慢熬才好吃,煤气灶上做不出那个味儿。是啊,自从母亲搬到了县城,做饭就改用了煤气灶,我也就再没有吃过母亲做的洋芋糊汤。

努力回想发现,洋芋糊汤从母亲怀里拿出来的那种沁香,那些我们念念不忘的味道,并不是食材的味道,而是当时的心境,那些妈妈留在我们心底的味道。

作者:刘宝凤

责任编辑:巩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