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

2014-01-24 08:31:34 来源:临汾新闻网

没有在老家过年已经有十载了,十载,在城市的小家过年。每当大年三十守候在电视机前观看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时,听到窗外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就自然而然地想到小时候在老家过年的情景。

大年初一,在老家是要迎神的。放鞭炮,点火把,烧香叩头,拜神,拜祖宗,都是有讲究的;不像城里人什么也不懂,就知道时钟敲响12点后,一个劲地放鞭炮,震耳欲聋,连电视也无法再看。迎神,就是把神从天宫中接到家里来,谁家能接到喜神,谁家就能一切顺利,心想事成,大吉大利……总之是福星高照,财源滚滚。当时,村庄有个老善人,对风水、阴阳颇有了解。村里的人家都听老善人家什么时候放鞭炮,就跟着什么时候放,都认为这肯定是好时分,不会有错。我们家却不听老善人的,爷爷有个发黄的手抄小册子,专门记载着怎样选择黄道吉日和迎接喜神的口诀。我家迎喜神,就是以爷爷测算的时分为准。每年,一进入年关,爷爷就拿着那本又黄又破的小册子,一边看着,一边用手掐着,嘴里还要念叨着:子丑寅卯……活脱脱像个高人。

有一年,爷爷提前几天就告诉我们,大年初一迎喜神的时分是丑时,也就是半夜1点至3点。并一再叮咛不能迟了,这是个吉辰,寅时就成了凶煞了。

搞得全家都紧张,特别是我们弟兄几个,觉都睡不沉实,只怕误了。躺在炕上,只听见爷爷的呼噜声不断,一会儿一觉,我们就是睡不着。整个村庄都静悄悄的,没有一丝动静。爷爷睡醒一觉就要问一声,到时分了不到。最后我们终于告诉爷爷,时分到了。接着就互相捅一捅,意思让赶快起床。这里面有个讲究,大年初一,起床时不能说“起”,一说“起”,这一年就会遇上蝎子蛰,蚰蜒咬,那是非常痛苦的事。因此,我们只能用手语表示或者说“穿衣服”等。

一家子忙忙碌碌,点火把的点火把,放鞭炮的放鞭炮,烧香的烧香,叩头的叩头。祭神拜祖,总算忙完了。这时候,整个村庄还没有动静。我们一家子坐在炕上围着一盏豆大的煤油灯,你看我,我看你。

吃饺子还太早,只好每人吃上几口刚刚从火把堆里烤好的外焦里热的枣馍,还有提前早就炒好的咸豆子。据说,吃这些东西,这一年内不会得牙疼。看着黑乎乎的天,我们都相信,只有我们家才真正迎到了喜神。

富有戏剧性的是,有一年爷爷算出的时分是在天亮。这就有些太晚了,但是,也只能这样了,爷爷根据小黄册子算出来的,不会有错。村里人都在老善人的带领下完成了祭典活动,而我们还没动静。

此时,太阳快要升起来了,我们才大张旗鼓地张罗起来。这时候的火把已没有天黑时好看了,烧表纸时也很难看到在香火中那漂亮的上下翻飞的纸蝴蝶了。爷爷就这样成了每年正月初一大典的总指挥。那个小册子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了爷爷的法宝。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迎神大典了。爷爷摇晃着龙钟的身子,到灶爷台顶上去取他的小册子。这时,却发现小册子已被可恶的老鼠咬成碎片,已经很难再复原了。爷爷气得胡子都在抖动,连连骂出脏话。从此以后,我们家迎神就只好同村里其他人家一样,听老善人的了。再后来,老善人死了,人们就完全凭自己的感觉了。各行其是的鞭炮声从深夜响到清晨。

十载了,在城里过年已没了在老家乡下的滋味。一挂鞭炮放完,早晨饺子吃后,走出门外,见了人便把伪笑堆在脸上,不管平时搭理不搭理,这时候都会虚情假意地道声:新年好!然后各走各的道。

老家过年依然还在迎喜神,不过,爸爸不像爷爷那样对时分的绝对依赖了。

他只是在图个吉祥的意义上,多增添点欢庆的气氛,把年过得更加红红火火,热热闹闹而已。

 

●高海平

责任编辑:秦芳媛

上一篇: 盛世有感话农村

下一篇: 吃年糕 年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