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火“中国年”

2014-02-08 10:09:06 来源:临汾新闻网

又是一年春节到,无论是神州大地上,还是散落天涯的黄皮肤、黑眼睛的中国人都在为心中共同的节日“春节”而忙碌着。人们以盛大的仪式和热情迎接新年,迎接春天。

中国人最看重家庭与亲情,因此,无论身在何处,离家有多远,都会想尽办法回家过年。几千年来,回家过年是中国人的传统,家是情感的皈依。“有钱没钱,回家过年!”这是中国人心中永远割舍不掉的情结。近些年,伴随城市化的进程,中国有一亿多农民进城务工,过年更是农民工们“候鸟式”最大规模的一次迁徙。回家过年,承载着每个中国人的团圆梦。无论怎样,家里总有年夜饭,家里总有温暖的热汤为你暖身、暖心。无论你的起点在哪里,家才是你的归宿。这就是为什么?风雪漫漫,也难阻归乡人回家的脚步。这就是为什么?为买一张回家的车票而熬夜排队。

没有一个节日能比春节更受中国人所重视。人们早早开始为这个新年做准备。商场内人头攒动,热闹非凡,为孩子、老人添置新衣服,购买必要的年货,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喜庆。闹市里,喜庆的歌声飘荡,彩旗迎风飘扬。挑个红灯笼、选副春联、买个中国结,把幸福与吉祥带回家。

“过年了!”锣鼓喧天中,新年到了。

大年三十,是过年最隆重的一天。家家户户都在贴春联,室内贴满年画,到处呈现一派喜庆气氛。孩子们在玩耍放爆竹的时候,也正是主妇们在厨房里最忙碌的时刻,年菜都在前几天做好了,而年夜饭总要在年三十当天掌厨做出来,此时,家家户户传出的砧板声。伴随着大街小巷传出的爆竹声,“年夜饭”开始了,这是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大年夜,丰盛的年夜饭摆满一桌,阖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年夜饭的餐桌上,不论菜肴多与少,一般少不了两样东西,一是火锅,一是鱼。火锅沸煮,热气腾腾,温馨撩人,说明红红火火;“鱼”和“余”谐音,是象征“吉庆有余”,也喻示“年年有余”。

年夜饭的温情正是这样一种铭刻在民族的骨头里,温暖在一家人的问候中,沸腾在每一个人血脉中的温情。

吃过年夜饭,大人守岁看春晚,孩子们在睡梦中盼压岁钱。当新年的钟声敲响之时,屋外爆竹隆隆,屋内欢声笑语。人们尽情享受着这属于中国人的天伦之乐。

作者:张帮俊

责任编辑:巩鹏

上一篇: 春节一片中国红

下一篇: 腊月里的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