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汾西县委、县政府下定决心,从改变道路入手,来带动汾西各个行业的发展。在近三年内,完成四条公路干线改造工程69.4公里,完成12个村村通油路工程56公里,完成县城—什林20公里出境公路工程,完成邢家要乡——佃坪乡15.2公里工程,完成团柏乡——和平镇——邢家要乡33公里乡镇公路工程。如今,汾西的公路四通八达,公路的修缮,使汾西的交通面貌得到不断的改观,从2003年起,乡村公交线路、城镇公交线路已陆续投入使用,汾西已经基本解决行路难的问题。
更可喜的是,今年由政府补贴办卡,让六十岁以上的老年人免费坐公交。道路的通畅,既繁荣了城乡市场、拉近了城乡距离、缩小了城乡差别、满足了不同年龄人群的需要,也使城乡物资供需得到互补。乡里的土特产得到及时推销,城里的时尚流行也进村入户,人们的衣、食、住、行也变得越来越美满,娱乐健身进而成为汾西人的流行。
近年来,汾西县很重视文化娱乐场所建设,每个自然村都建起文化娱乐基地,并配备了文化活动设施。从2003年起,县里已经建起两座大型体育场,三座休闲娱乐广场,这些活动场所的建立和配置,让人们健身娱乐有了新的场所,唱歌的、跳舞的、吹拉弹唱的,人们可以尽情娱乐。更让人欣慰的是,一些人自觉组成健身团体,参加一些赛事,比如,我们县里的老年门球队,经常参加市里的比赛,我们的退休干部张新民还获得门球冠军。当然,我们县还有一个经常活动的书画协会,由郝贵生、薛良川等老前辈为首的书法家也常常为我们捧回大奖。我们的老年秧歌队也在常年坚持活动,除此以外,我们的中年朋友也不落伍,每天早晨和夜晚,在工作之余,人们自发地组成体操队,随着音乐的节奏,悠扬地起舞,放松心情、放飞梦想......所有这些都足以证明,娱乐健身的观念已在汾西生根开花,而这一意识的产生正是新中国成立六十年以来汾西的新变化。(要文)
来源:临汾日报
【责任编辑: 付基恒】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