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遗忘 享受人生

2012-08-11 09:01:00 来源:

人们都希望自己能有很强大的记忆力,因为记忆是理解的母亲,只有记忆了大量的知识才可能形成能力、才可能拥有独特的思想见解、才可能具有创造能力。记忆力是人们从事所有活动的基础条件,是一个人所有素质中的核心素质。提高记忆力是无论男女、不管老幼都奋力追求的目标。
然而,尽管如此,我却要在此强调学会遗忘。因为遗忘可以减轻大脑的负担,可以降低细胞的消耗,可以使大脑更加健康。遗忘还可以实现心灵的释放,可以使精神得到升华,可以记忆更加有用的东西。忘记那些该忘记的才能更有效地记忆那些该记忆的,才能更好地发展自己。吐故方能纳新,有舍才能有得,这也正是记忆与遗忘的辩证法。
人生在世,因为有欲望,所以有追求;因为有追求,所以有失落;因为有失落,所以有烦恼。如果我们把所有的功名利禄、成败得失、恩怨情仇、功过是非、矛盾纠纷都记在心中,任其充塞于记忆的仓库,那就会形成沉重的负担和束缚的枷锁。“鸟的翅膀系上了黄金,它就难以飞翔蓝天了”,航船承载了过重的货物就可能有倾覆的危险。同样的道理,人的情感天地、精神世界有了过多的东西也会阻碍人的发展。
我们能忘记曾经的矛盾纠纷和相互的争斗攻讦,我们就会活得轻松快乐一些。化解矛盾、化解心中的郁结,是解脱之道。我们把邻里、同事、亲友看作天使,我们自己也就生活在了天堂;我们把他们看作魔鬼,我们自己也就生活在了地狱。人又何必自寻烦恼、自掘坟墓呢?
我们能忘记曾经取得的成绩和荣誉,我们就会轻装上阵,就不会骄傲自满,就不会计较待遇与地位,也自然就会更坦然地面对生活、投入工作。脚下永远是新的起跑线,会使人们前进的动力更充足。
我们能忘记曾经做过的好事、善事,尤其要忘记自己曾经帮助过人、资助过人、提拔过人,我们就会生活得更加平和些、单纯些。而不至于总是计较受助者、受惠者对自己的态度和行为。尽管我们提倡知恩必报、学会感恩,但另一方面,我们又要施恩不图报。不指望别人报答自己,甚至不希望别人知道自己曾经的善行义举,这是一种做事方式,更是一种做人的品格,是一种人生的升华。自古至今的无名义士、无名英雄不胜枚举。最让人感动的是晋商的义举,在大灾之年,许多百姓衣食无着,饥肠辘辘、灾民游离失所。而他却大兴土木,建房造屋,并且规定,只要是前来帮忙干活的人,哪怕只搬一块砖,也给饭吃。这个工程一直延续了三年,直到灾情缓解。这怪异的行为使很多人感到纳闷。而其中深意却又感人肺腑,原来他怕开仓放粮、救济灾民,使乡亲们有受惠于人的亏欠之感,造成心理压力和不安。故而,就改换了另一种救助方式,给大家提供劳动机会,让大家理直气壮地去获得报酬,让大家心安理得地去赚取食物,让大家感到自己是在自食其力。这种悲天悯人的情怀真的是感天动地,这是做人的大境界。
现实生活中的很多人之所以烦恼、郁闷,整天唉声叹气、怨天尤人、愤愤不平,就是因为忘不了曾经施恩于人的事情,总在抱怨这个没良心,指责那个是白眼狼,其结果是很不快乐,真是得不偿失,自寻烦恼。
可见,学会遗忘是十分重要的能力和品格。要学会遗忘就必须加强思想品德修养。要胸怀宽广,有容人容物的雅量;要淡泊名利,能够克服名利思想;要糊涂一些,要有不计得失的气度。糊涂难得,难得糊涂。糊涂一点,就会生活得轻松一些。
总而言之,记忆固然很重要,而遗忘也十分必要。正如电脑的存贮,如果要有效地存贮,而且能保证所存贮的内容能够顺畅地使用,就必须及时地梳理并且清理那些无效信息。这样才能保证更好地存贮。(杨益民)

  【责任编辑: 高卓然】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

上一篇: 感悟道德

下一篇: 山水安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