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在自然环境优美、历史底蕴深厚、文物古建众多的仙洞沟,一块块幸存的石碑成为了解仙洞沟文物古建修复的重要资料。近日,记者在仙洞沟景区看到了一副经历数百年沧桑,得以幸存的清乾隆年间的木质楹联,这副楹联记载着仙洞沟的文物修复建设情况。
这副珍贵的楹联制作于清乾隆二十八年,为纯木质,宽70厘米左右,高3米左右,为14字楹联。上联为“赫赫神威极腾辉八方世界圣德被”,下联为“明明福荫妙普惠四大部洲民生安。”每联由三部分组成,中间为楹联词句,上部为祥云纹饰的木雕,下部则是莲花纹饰的木雕底座。上联左上角有一个“献”字,右侧上部则有“大清乾隆贰拾捌年四月初一日”的字样;下联左上角有“古尧都临汾县在城东岳庙”字样,下部则有“募化成功,弟子张振叩”字样。这副楹联整体保存完好,遗憾的是一联顶部祥云纹饰上的铁环和一联下部莲花底座遗失,上联上部木质开裂,但通过左右对比可以想象出原来完成时的样子。
景区工作人员介绍,通过楹联上的文字可以看出,这是一块清乾隆年间制作的楹联,联系楹联下部的莲花底座可以推断,这是佛教楹联,上边的“募化成功”等字迹则表示,这是募化人张振在当时的临汾县东岳庙募化成功,用募化所得修缮了寺庙内的建筑。这副楹联最早所挂的建筑应当就是募化修建的建筑,但是由于年代久远,楹联记载的文字有限,无法确定当时修复的是什么类型的建筑。
“这副楹联非常珍贵,是仙洞沟保存下来的唯一一副木质古楹联。”景区工作人员介绍,这副楹联对了解仙洞沟历史和清代修复古建的形式具有一定的历史和研究价值。”记者 张春茂
责任编辑:张茜